哲理散文阅读之林清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12分)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2、“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为什么说百合的念头是“纯洁”的?(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百合怎样的性格?(3分) 1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15、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却嘲笑它,反映了野草怎样的心理?假如你在现场听到了野草的话,你会对“百合”和“野草”各说些什么?(3分) 【芳草地】 林清玄的文章,清灵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近了,就如一道山泉溪水,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温一壶月光下酒》那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又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朋友,捧起书来吧!请欣赏林清玄散文......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作品赏析】 编辑:芳草地 恬淡自然,蕴涵哲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如灯”,这对洗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是很有益处的。然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生平”固然自在,“布履一双,山河自在”这种禅学大师的境界,在中国文人墨客中已延续了千年。 《温一壶月光下酒》令人闻名即生向往之意,月夜,幽处,一人,一壶清酒,举杯邀月细斟慢饮,此实乃诗中、画中之景也,待得酒熏归来,腹中怕已是一肚朗朗月色,几多诗词了。更妙的是,作者还能用诗词下酒,尤爱“喝淡酒时……狂饮细品皆可”这一段,将各人作品的特点与酒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令人拍案叫绝! 文中论读不同诗人之作,亦当择不同时日饮不同的酒。如歌苏东坡之词,酒宜烈,人宜多,喧哗中执铜牙板即可放声而歌;如吟李后主、柳卿者,则宜在红烛罗帐,或冷雨幽窗,既感伤而宜泣,不宜哭,只宜低低的吟,轻轻的述。如姜白石词,宜泛舟,清风朗月,清水濯杯,浅斟慢饮,无限情趣尽在其中了。如此饮酒,方是“饮酒”,而不为解渴或泄愤世之举。 文中还是提到了喝酒的几种境界:“一人饮酒,独斟自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可以深思遐想,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要以灯下闲谈,是散文式的饮酒;超过三人,则可算是戏剧式的饮酒,求其狂欢之乐,却无关情趣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饮酒的哲学。 月光是温蕴的,酒是如火一样辣的。温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时时不忘自己有一个温柔的灵魂。 文章的最后,作者讲述了一个佛教故事,告诉人们境界是人心自生的。在这个世俗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太盲目了,人心太浮躁了,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温一壶酒,对着月光,轻歌一曲呢?作者告诉你:只要你能达到心无外物,心无私欲,连天女散花也是能不着身的。 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2.(3分)因为百合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3.(3分)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百合信念坚定、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性格。(修辞1分,性格2分) 14.(3分)含义:①. 因为百合内心纯洁;②.百合精神震撼人心,“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③.也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一点1分) 15. (3分)反映了野草嫉妒心理,心胸狭窄。围绕对“百合”鼓励肯定,对野草批评教育即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1cd0fe58f5f61fb63666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