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欣赏之薛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喜欢电视剧上金陵十二钗美丽的画面,拜读红楼是在少年,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再读红楼已是青春,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宝钗的花语 自从知道宝钗是牡丹以后,我就觉得那是一种大而艳的俗花。比不上荷花、梅花的清香,更比不上兰花的高贵。直到在花市上看到了盛开着的牡丹花时,才觉得自己真的误会了她。 她无愧于花王之称,艳而不俗。说它是繁荣和富强之花一点也不假,站在她的身边,兰花显得寒酸,梅花显得小气,荷花显得孤僻。抛开诗人的成见和人们的各种隐喻,仅仅就花而言,牡丹无疑是最美丽的。红楼梦中那朵长期被人讽刺的群芳之首的花中之王,她是那样的大气,那样的广博,只因为艳冠群芳而被人排挤,真的象极了国人枪打出头鸟的习惯。由此我想到了黛玉的芙蓉花,好象在大家印象中那个芙蓉花是最美好最高雅的,可是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据花木分类中说,它也是和牡丹同属一类的,只是花比牡丹小,色没有牡丹艳罢了。它并不是什么真的仙花,在真实的世界中她的的确确是逊于牡丹的„„ 宝钗的才情 宝钗的诗才亦不在黛玉之下,但每每作诗,她却总要逊黛玉一筹。这便因为黛玉的诗妙在一个“真”字。而宝钗则要想自己应该怎样写才合适,才不会表露出自己的真情。黛玉有丧母离乡之痛,心意难表之悲,写出诗来往往多作悲音;湘云本有英雄豪迈宽宏量,对于自己身世,儿女私情,都能想得比较豁达。所以诗风洒脱率真;但对于宝钗,同样是十几岁的豆蔻少女真就没有自己的心事和苦楚吗?黛玉把平时说不出的感情寄托在诗中得以宣泄,而宝钗就连在写诗时也要想,自己这么写合不合时宜,别人看了会对自己怎么想。 宝钗不但有文化方面的知识,还是个管理策划的人才。比如湘云请客却又因没钱而一筹莫展时,宝钗不但在资金上赞助她,还在活动安排和细节筹划上帮助她,帮她拟诗题,又帮她布置宴会等。 宝钗的知识丰富,不仅是因为她饱读,更与她的家庭环境影响分不开。她家本身是皇商,官场和商场的世面和黑暗她都见识过,由于父亲早逝,母亲软弱,哥哥又不成器,她不得不担负起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管家责任来。可以说,她很早就是被当作大人对待了。迫于环境她不得不迅速成长、成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宝钗的性格 - 1 - 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宝钗的缺点 宝钗的优点很多,但也不是说她就是完美无缺的了。她的最大缺点就是过分追求完美。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换算成阳历很可能是水瓶座,她的为人也的确带有很多水瓶座人的特征。爱学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筹划,主意多多。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听别人夸奖,刻意追求完美。在长辈膝下,她低眉顺眼安分寡言;在姐妹中间她侃侃而谈诲人不倦;在下人面前她端庄稳重恩威并施。不同情境表现不同,但都为她在别人心中赢得了完美的印象。 宝钗的婚姻 无论是高鹗的续书,还是红学家们多年来研究和争论的结局,宝钗做了宝二奶奶这一格局却是不变的。也正是因了这个结局,人们恨起了她:因为她夺走了原本应该是黛玉的宝二奶奶的宝座,也正因为是她做了宝二奶奶才使得林妹妹魂归离恨天的。于是,虽然她的婚姻一样也是不幸的,但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绺由自取、自作自受。 大观园中的女儿都是值得同情的,而她则是得到同情最少的那一位。但这并不是说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 其实我觉得作者在写宝钗与宝玉的关系的时候是很有分寸的。写她给宝玉绣肚兜也好,为宝玉赶蚊子也罢,作者都是写她的不自觉、无意间。好似在写一个缘份一个宿命一样,并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467115cc7931b765ce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