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就是社会中的人,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人。因此,作为研究人的社会科学,其性质与以物质或非人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有着天壤之别。多数自然科学的研究实践中,不存在明显的伦理问题,而以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必然涉及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把可能涉及的关系规则考虑进去,也就是必须注意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所谓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伦理问题,不是指研究者要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而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应该回避并尽力不要触及可能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或麻烦的问题。一般来说,民族社会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伦理问题主要有隐私问题、忌讳问题和政治敏感问题等。 一、隐私问题 民族社会学研究经常要运用调查方法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那么,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搜寻信息与提供信息的关系。研究者也就要考虑如何正确对待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地获取信息等问题。正确处理这方面的问题,研究者应遵循尊重被调查者隐私权、不轻易侵犯对方隐私的原则。 研究中要注意的隐私问题与一般讨论的隐私问题有所差别,由于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多种多样,平常生活中人们一般认为不应触及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有所涉及。尤其对民族社会学来说,常常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状况,在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中,或多或少会涉及私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侵犯他人隐私。例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岛土著人的田野考察中,也涉及了土著人的性生活和文化。米德在研究萨摩亚年轻人在青春期的心理表现和特征时,也涉及了青年人的性行为问题。所以,遵循尊重隐私原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需要研究者在特定研究情境下,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平等的原则,(2)尊重对方的原则,(3)理解的原则,(4)保密的原则。 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将自己置于与被调查者相平等的地位,避免自我中心主义的态度和行为倾向,避免在调查过程中学者霸权的产生。也就是说,研究者不能以为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较高而对被调查者的行为和反应有 1 不友好或鄙视的态度,对于被研究者来说,他们有权拒绝对有些问题进行作答,研究者应平和地对待被研究者的拒绝。 为避免初犯研究对象的隐私,研究者应始终坚持尊重对方的原则。由于文化心理的差异,研究者可能并不能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会触犯对方隐私,但是,如果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研究者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及时转换谈话话题,就不至于伤害被研究者。 理解的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理解被研究者的隐私问题,并对被研究者保护自己隐私的选择给予充分的理解。 在调查过程中,有些被研究者可能对研究者非常信任,愿意将自己的一些较为私人化的信息提供给研究者,但是,研究者在没有征求被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不宜将这些信息公开。如果在撰写研究报告时需要运用其中的一些信息,研究者应作匿名处理。 二、忌讳问题 忌讳问题涉及人们在生活习惯、风俗、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面的差异,由于这些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隔阂、距离。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和心理距离的存在,有些研究者就可能冒犯被研究者的禁忌,结果导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甚至伤害到被研究者的情感。 研究者要避免冒犯忌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进入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准备工作之中,应把对调查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有关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纳入其中;在调查过程中,要养成入乡随俗的习惯,这样即可迅速适应调查对象的文化环境。此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为避免犯忌,也可采取较为保守的办法,就是在询问中涉及宗教信仰方面的问题时,提问应谨慎,或多听少问。 如果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冒犯研究对象的禁忌,研究者应主动致歉,以消除对研究对象的不良影响。 如果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图腾和禁忌内容,因此,民族社会学在研究民族文化时,经常会涉及不同民族的图腾和禁忌问题,研究者必须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充分尊重异文化的传统和习俗,尽力避免对他们禁忌的冒犯。 三、政治敏感问题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7bc416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