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公民素养培育 作者:尹长青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0期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尹长青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内容越来越丰富,根据学科特点,如何既让孩子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孩子的公民素养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作为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所以历史课程中的公民素养渗透意义非凡。 【关键词】 课堂公民素养培育 李希贵校长曾说: “我们真正想做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我们的教育生根点和落脚点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突出学校的成绩、老师的能力还是真正地替孩子的未来着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应该是孩子们获得了什么来评价学校、评价老师更为重要。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应给孩子的终生成长留下一些素质和内涵的内容,我认为从社会角度讲,理所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公民素养。 那么,什么是公民素养呢?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概念中,作为一名好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是:遵守伦理道德和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知识文化素质,法律和自律意识,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之类的)。 鉴于此,结合我们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在学生的情感教育——公民教育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历史教育的长远目标。我们培养的是未来公民,具有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具有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胸怀必不可少,但这一切必须是他们年轻时候播下的种子。所以每一堂课都是公民素养培育的阵地,我们在历史教育的课堂中就要敢于探索,敢于让学生实践体会,而且做到有序自然。通过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每名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能充分挖掘、内动力充分唤起,然后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所追寻的教育本质。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那么教育的发展应该就是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开展的教育工作更多的应该是为未来的人而为,而不是在学校里或课堂中主宰人、限制人、制约人的发展。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建设者,所以孩子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培育就至关重要。 作为引导方,在公民素养的培育中,我们历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意即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我们教师每一天的课堂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言传身教,使其“近朱者赤”。我们要把培育目标按照这样的进程:关注学生、影响学生、发展学生、塑造学生,一步步造就成社会需要的公民,只有这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变得充盈而富有意义。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要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能力的培养;恰当地运用各种资源,体现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8c6ccb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