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没有大气大落的经历,也成就不了一代文豪。 古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何出此言?可以想象当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飘摇的时期,流离失所的生话使诗人许多美好的想法落空了,连留存心底的记忆也在瞬间瓦解。由于这种彻底的解构才使得诗人不得不悲痛地重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求灵魂的倚靠和寄托。 如果阿炳不是败光了庙产,瞎了一双眼,流落到了街头,还会有《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产生嘛?“国家不幸诗家幸”,阿炳不幸,却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乐章。师旷、贝多芬、华彦均,都是如此啊,造化弄人,以至于斯! 古人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其内核其实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痛苦”、“磨砺”、“燃烧”。这是诗人的切身体会、铭心之谈。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家的灵魂,在生命空间所受到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一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诗人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责任编辑:夜深) 《题遗山诗》〔清〕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1 / 2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e4ebf2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