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

时间:2022-08-06 09:1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中有一类专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这就是“闺怨诗”或“宫怨诗”。闺怨是写一般民间妇女的情怀,或者是思慕心仪的男子,或者是怀念远离的丈夫;宫怨是写宫中妃嫔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或失宠于君王的怨情,或者是悲叹青春的虚费。二者其实都是同样的题材,大多都是古代男性诗人“反串女性”而作的“闺情诗”。在“重男轻女”的古代中国,妇女们绝少有读书习文的机会,能亲自写下自己心事心声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类诗作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能从此类诗作中窥见诗人“精细揣摩,借人映己”的技巧。

王昌龄的《闺怨》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全诗用正面描写的赋体,刻画了一个出征军人妻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凝练传神,颇具王诗七绝之妙。

诗中写道:一个不知忧愁的青年妇女,在春天里打扮得齐齐整整,上楼去眺望美丽的春景。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青青,才后悔不该让丈夫离家远去,去追求封侯拜官的理想„„

“凝装”就是盛装、妆扮严整的意思,“翠楼”是指诗中少妇住的地方,古人常用“翠楼”“朱楼”“红楼”来写女子的居所,而“青楼”则专指妓女的所居。“觅封侯”是从军的代用词,在古代,只有建立军功,才能获得封侯之赏,所以有“功名只向马上取”(岑参·《送李副使真诚碛西官军》)的诗句。

为什么丈夫去追求功名而自己要后悔呢?在现在看来,这不正是丈夫积极进取的好事情吗?原来,唐朝的兵役制度很特别,21岁入伍,年满60退役(武则天时改为25岁入伍,50岁退役)如果一个青年被征召入伍,他的妻子就要独守空房整整二三十年,这已经和守寡差不多了,倘若丈夫运气好,最终“功德圆满”,夫妻还有老暮团聚之时;倘若运气不济呢?或战死、或疫毙、或伤残、或寸功未建„„征妇的命运,不言而明。

所以《唐诗解》的作者唐汝询指出:“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知道了这些背景,“悔”就容易理解了——“觅封侯”是毫无把握的渺茫之事,而孤独无依却是当前无法忍受的现实生活,牺牲青春和爱情,去追求渺茫的荣华富贵,真是完全错误了啊!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少妇先前是“不知愁”为什么在“忽见”杨柳色之后就“悔”了呢?原来,柳色青青表示春意正浓,这时孤独的妇女为春意感动,春心激荡,迫切需要爱人在身边,而爱人却在远方“觅封侯”难耐的孤独和热切的相思催生出无尽的愁苦,无尽的愁苦又萌动出一种清醒的悔悟,悔悟之后呢?不用说,过去的“不知愁”一定会成为“日日愁”。至此,征妇心理的剧变过程完成了,诗人仅用一个“忽”字过渡,就细致入微、肯情綮理地向读者展示出了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微妙心理,堪称神来之笔!

全诗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构思,含蓄委婉的笔法,描写出了闺中少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留给人们悠长的艺术享受——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


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中没有刻意去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诗贵曲而忌直,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也!

在“闺中少妇”看来,“杨柳色”比“觅封侯”更值得留恋,更有追求的价值。这正是诗人轻视功名富贵思想的体现,同时,它还传达出应该珍惜美好爱情和青春年华的思想。这比一般的“闺怨诗”纯粹抒写怨愁就高出了一个境界, 很有些“以人为本”的味道。其实,“觅封侯”,可以是从军建功,也可以是考科举出仕,是泛指外出求取功名。在今天看来,还可以指从政、经商、进娱乐圈等追求富贵荣华的举动。因此,这首诗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时下那些整日抱怨老公(老婆)没出息,希望他们赚大钱、做高官(管)的人,如果能多读读这首诗,尤其是那个“教”字,如果能领悟出其中那点“怂恿、逼迫”的意味,那么,或许还能在将来孤单寂寞的时候,免去“忽见”而“悔”的怨情„„

余试以诗解之曰:

闺中少妇不曾愁,日日凝装溺潮流。 忽见床前凄凉月,悔教夫婿作禄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fba230910ef12d2bf9e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