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小收获之校本课程总结 这学期的校本课程我依然选择上低年级绘本阅读,虽然没任何经验,也得不到指导,但在前一年的小打小闹中起码知道了学生是喜欢这门课程的。作为校本课程,自然少了成绩的压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才能。奔着这个想法,期初我干脆什么都不想,简单的把本学期绘本教学的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儿童喜爱阅读、乐于阅读。“ 兴趣先行 这个学期参与这个校本课程的都是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故事和图画是他们感兴趣的,相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言,这是无压力的。所以前半个学期,主要精力放在”使学生愿意来上课,乐于来上课“,更好的状态是每周期待着这一节课。前几次课是围绕着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进行的。 实践: 第二次课安东尼.布朗《我喜欢书》。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猩猩,体型圆圆胖胖、穿着吊带裤,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整本书以图画为主,每一页一张图配一句完整又简短话。十分适合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封面便是猩猩手捧一本打开的书,四周布满各种书。翻开第一课,穿着吊带裤的猩猩双手撑着一叠书,配有“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书”。之后的每一页便是分别介绍猩猩喜欢的书。这一节课,一年级的同学非常兴奋,因为当我读出配图中的话后,他们便能从途中发现对应的内容,甚至一些我都没注意到的小细节。但因为是一年级的学生,生数又蛮多的,导致课堂纪律有点混乱,十二页的内容用了两节课才看完。 第三次课和第四课上的是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图画中的爸爸不同于平时见到的爸爸,有可能是鱼的样子,有可能是猫头鹰的样子,也有可能是河马的样子等等,一张张奇奇怪怪的图案让学生应接不暇。语言又是如此的简单”我爸爸吃得跟、、、、、一样多“”我爸爸跑得跟、、、、一样快“、、、、听得学生们哈哈大笑。《我妈妈》亦是如此。 渗透性教学 那前半个学期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有一周周四我刚走到教室门口,猝不及防的有好几个学生扯着我的衣服,仰着头,问我“黄老师、黄老师,这节课还讲故事吗?”当我回答”讲“时,一阵”耶“。 绘本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只是对图片和故事有兴趣,只是浮于表面。那我该如何进一步呢?如何带着学生向前进一步呢。依然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来教学。这时距离开学已经两个对月了,学生们有了上学的意识,但在一些行为习惯上还是没办法对自己严格要求。说教对于他们而言又过于单调且效果不佳。所以这阶段我就目标定于”在乐于阅读绘本中, 1 学会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实践: 这次主要是围绕着(美)大卫香浓的《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进行的。如《大卫,不可以》。这本书主要是讲妈妈阻止大卫做一些事情。跟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刚好符合。比如,不可以在客厅打球,不可以私自爬高拿罐子,不可以吃太多东西等等。我很担心会不会上成了无聊的思想教育课。结果,是我想多了。虽然是进行了思想行为的教育,但学生却不觉得无聊啊。因为书中的大卫形象是涂鸦,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一年级学生做过的,而每次都招来妈妈大吼”大卫、不可以!“这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说是在讲大卫,还不如是说在讲他们自身的故事。一节课在学生的嘻嘻哈哈中结束了。 打铁要趁热,随后便以《小魔鬼上学去》等绘本向学生渗透为什么要上学以及上学的好处。 在乎细节 绘本由于篇幅的限制,文字的简短。所以每本绘本所隐藏的内涵都是在于细节。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似乎越有这个能力。经常在课上,突然就有学生大声站起来喊到“快看,咪咪的娃娃跟咪咪长得一模一样”(《我有友情要出租》)。“白老鼠的眼睛是黑的,其他老鼠的眼睛是白的。”(《七只瞎老鼠》)等等。很多细节是课上孩子提醒我的,我在备课时是没有发现的,毕竟成人的在意点与孩子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把关注点转移到细节上的时候,本学期校本课程已经结束了。这将为下学期的学习开启一个新的大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162eb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