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今韵 宋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今韵 一君木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评析 此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此词通篇言愁,前阕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後阕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丑奴儿:四卷本甲集作「采桑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 博山:地名,位于上饶以东永丰县境内,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十一·〈江南东路·信州〉》:「博山在永丰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峰』,以形似庐山香炉峰,故改今名。」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稼轩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之意。 「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了、深深懂得之意。 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之意。如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韵译 人少年时不懂得什么是忧愁, 闲来无事常常喜欢登上高楼。 喜欢登上高楼为了写首新词, 没有忧愁也要说有许多忧愁。 现在年老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有许许多多忧愁想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许许多多忧愁, 却说成了好一个凉爽的深秋! 作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52e6ee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