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师学习,端正学术态度

时间:2022-04-18 07:32: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向大师学习,端正学术态度

作者:陈娜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10

【摘要】古往今来在学术界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批大师级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高尚的情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从大师们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正是对学术的永不满足才使他们拥有深刻的思想,正是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才使他们拥有精辟的见解,正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使他们拥有博大的胸怀。因此,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大师们是如何专注于学术,以此来端正我们的学术态度。 【关键词】大师 学术 态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7-01 近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界星光熠熠,有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提倡文学革命的胡适;有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有为中国哲学史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有活字典之称、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有国学界的大师,精通多种语言文字的季羡林……虽然每一位大师的研究领域不同,但是他们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那样一个各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的战乱年代,都能够涌现出一大批的大师学者,现如今我们大部分的人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什么却没有一位大师级人物呢?难道是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何壮我中华之学术,我想从这些学术大师们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首先,学他们待学术要永远不满足。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有着深厚国学根底的他,从不满足,仅梵文一项,就先后学了10年。当时中国学术正处在逐渐走向国际学界这样一个转轨的时候,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随后陈寅恪把目光投向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也就是学界通称的中古史。这是陈寅恪第一次学术转向。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长篇弹词《再生缘》,陈寅恪听了,大受震动。他认为,这就是中国式的史诗,以前大家以为中国是没有史诗的,而《再生缘》就是史诗。陈寅恪在病中,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他开始了对明清历史和文化的探索,这是他的第二次学术转向。在经历病痛折磨和双目失明的晚年,陈寅恪仍然没有放弃对学术的探索,用十年的时间写下了《柳如是别传》。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柳如是不过是明末清初的一个烟花女子。但陈寅恪的研究发现,柳如是其实是一位有主见的才女,在那样一个大变动的年代里,从事着地下的反清复明运动。他通过柳如是,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陈先生的一生是研究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07fce027284b73f24250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