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寓言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拓展阅读: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杂文随笔 繁华过后后的孤独,总是倍显苍凉。 很久之前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过关于伯牙和子期的一段感想。伯牙在子期死后,就绝弦摔琴,发誓从此以后不再弹琴。知音已逝,这琴声又有何人可解?作者却言道,子期定是不希望伯牙这样吧。他一定是期盼着伯牙自在写意一生,与琴为伴。 当时深感为然。可是如今的我,却更加赞同伯牙的做法。知音不再,满腔心事化作琴声却无人可解,何用?或许,伯牙当初是怀着一颗淡然的心来演奏琴音。他没有期待,也更没料到有人可以如此心意相通。子期来了,他的知音来了。他演奏高山,子期会赞叹琴声所描绘的山峦巍峨高耸;他演奏流水,子期会陶醉于其中的潺潺婀娜。伯牙的心境变了。就像看不见颜色的盲人睁开了双眼,就像没有听过声音的聋子听到了天籁,就像伊甸园的亚当初尝了苹果。从此,我的琴声便因为知音的存在而存在。尽管知音不是我弹琴的缘由,但是失去知音却是我琴声的终结。因为已经体会过拥有知音的快乐,便由此曾经沧海却难为水,除却巫山而不是云了。 新春过去,一年一度的诗词大赛也即将到头。可是在我的心里,会永远记着一个人,一幕幕场景。曾经总幻想着有一个人,陪着我一起读诗,一起赏词,一起沿着历史的点点滴滴行走。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即兴吟出一句诗时,不是换来别人敷衍的夸赞,便是被亲戚当做别人家的孩子,心就一点一点凉了下去。可是,今年,有一个人,和我肩并肩坐着,大笑着抢答着每首诗的下联,吐槽着主持人总要停顿介绍一番人物的磨蹭,交换着对每个作者的生平琐事八卦:从晋代盛出的美男子嵇康陈叔宝,到苏轼的'野史记载他一共娶了几个老婆。每晚的八点我们必然守候在电视机旁,已经不是对诗词的期待。所谓知音,不过如此。 今天的飞花令中,有一个选手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说刘希夷就是因为始终不放弃这句诗的版权被他的舅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32f78c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