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学分:54/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社会科学基础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处理好小学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认识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明确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群体、个人与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为树立良好的社会行为,确立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打下认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科学发展与小学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小学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了解《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轮廓和学习的原则、方法。 教学重点:《社会科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无 第二章 社会科学概述(6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科学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理解当代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注重应用研究和研究手段高技术化。 教学重点: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社会科学的基本涵义、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社会科学的演进规律(6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人类三大实践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创造性、超越性、批判性,了解社会需要和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与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 教学重点:社会科学的四大演进规律: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社会需要和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教学难点: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创造性、超越性与批判性 第四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理解掌握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 教学重点: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提纲与调查问卷的编制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及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理解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道德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等并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运用。 教学重点: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道德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 教学难点: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及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第六章 哲学、史学、文学的发展与创新(9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哲学、史学、文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当代哲学、史学、文学的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哲学、史学、文学的历史发展及理论流派 教学难点:哲学、史学、文学的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第七章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9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当代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历史发展及理论流派 教学难点: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第八章 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1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当代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理论流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9e043f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