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融资 陈飞 【摘 要】在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于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也日益迫切,企业融资行为作为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地方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在融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政策、金融机构、企业自身层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融资管理 一、地方国有企业加强融资管理的现实意义 1.融资管理的概念 融资管理是指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法、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2.融资管理在企业中的现实意义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使资金良性运转,避免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资金的供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需要融资管理来組织资金的供给;企业对外投资项目需求大量资金,需要融资来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使企业能够发展扩张。企业通过科学的融资管理筹措资金可以增强资金的供给,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2)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地方国有企业生存、壮大的前提是保持良性的资金循环,融资管理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融资管理对企业自身经营情况、负债情况、资本结构情况、筹资方式选择、负债融资期限结构等定期分析,实时监控,制定最优融资方案。控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降低了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带来的风险。 二、地方国有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政策多变使企业难以制定融资战略规划 首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干预或导向的力量虽然逐步减弱,地方国有企业行政化倾向也逐步减轻,但以前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前几年地方财政困难把国有企业当作融资平台出面融资使得大都数地方国有企业负责过高,经营困难、缺乏现金流而融资困难。其次,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力度加大,相继出台政策使得地方国企融资遇到瓶颈。最后,外部评级对地方区县级业设置最高AA+的信用评级,使得在一些融资产品的选择上有了一定限制。 2.地方国有企业本身承担的职能导致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地方国有企业承担的非公益性项目还款来源收支平衡的较容易获得融资资金,地方国有企业若承担的是准公益性项目还款来源必然收支不匹配,导致融资渠道只有地方债券一种融资渠道且体量较小无法满足整个项目资金需求;地方国有企业若承担的是公益性项目且没有收入,则基本没有融资途径。而且融资渠道的单一也会对存量债务的还本付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融资中及融资后风险突出 融资中有些地方国有企业通过非公益性项目向不同银行重复融资用于存量贷款的还本付息及公益性项目中,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同时,地方国有企业80%融资依赖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成本高、准备周期长、地方国有企业能上市融资的少之又少,债券融资具有财务风险较高、缺乏广泛的社会信用、企业债发行行政规则较严、企业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从而导致融资渠道单一。而且由于银行贷款方面政策变化莫测,企业融资风险很大,如果银行系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良资产,一旦处理不当,必将会影响到整个融资市场的资金泡沫,任期发展则将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另外,融资后项目实际操作很难做到专款专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4.企业融资缺乏有效的绩效管控机制 绩效考核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受地方国有企业体质限制一般融资人员是财务转岗而来或者本身就财务部门兼任,本身缺乏融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融资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受内外部坏境影响较大,较难作出绩效评定。但缺乏融资部门及人员的绩效管控对融资管理来说就是虎头蛇尾,只有建立融资绩效管控机制,才能实现年度计划,确保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目标。 5.融资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企业融资人员大都从财务岗位转岗而来,人员素质偏低在专业技术上有待提高,对资金成本观念淡薄,对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融资对其他融资渠道了解甚少,由于信息不畅、责任心不强,企业相关融资人员未能及时掌握融资方面的新政策新制度,因而无法进行更合理的融资规划;另一方面在融资规划、资金成本、创新融资等各方面缺乏经验,缺乏融资风险管理意识。 三、优化地方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 1.强化融资管理意识 首先,树立资金成本观念,把融资工作的着眼点落在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上。其次,加强融资的风险意识,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不得盲目举债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融资管理意识要贯穿整个融资过程,即要把握融资机会,又要使企业融资规模适度、融资方式合理、融资成本更低。 2.增强对市场敏感度的融资分析 首先,企业融资的重要目的在于保障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在充分分析自身的情况及合理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还债能力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具有可行性的相关融资管理办法及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其次,要更关注外部环境,增强对市场信息、一行三会融资政策的敏感度。最后,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结合本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情况,做好相关的预算管理和融资计划安排。 3.完善融资结构 地方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优化融资结构迫在眉睫。首先,增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只有企业自身强才能有拓宽渠道融资的实力。应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在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上下功夫,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我国目前债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严重制约了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应从国有企业的切实需求出发,丰富债券种类,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发债门栏。同时,中介机构在债券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投资银行和信用评级公司。应加强对债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管理和规范,特别应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一方面提高对区县级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级,有待拓宽地方企业的融资品种;另一方面可以为债券投资者提供更客观、公正的投资决策,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3. 融资过程中加强风险管控 首先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评估企业自身情况,如在合同订立时应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尽量定为随着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还需关注同行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及时修正本企业的融资成本,调整融资产品或高成本置换低成本。其次企业自身很难做到贷后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自身应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其次通过银行来加强银行贷款专户的监管。 4.加强绩效考核机制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可以从融资总额、计划完成率、渠道开拓完成率、融资成本降低等关键指标进行考核。便于及时分析原因,对特定的风险进行提前预防,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理的融资途径,采用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是企业具备财务优势,通过融资创新增加企业的价值。 5.提升融資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高度重视融资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融资、证券、法律、投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还需树立融资风险意识、资金成本观念;或引进具有高素质的融资管理人员参与融资资金的规划、审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管理来减少融资风险;依据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变措施,合理调整融资管理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适应风险的能力。 总之,融资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少,而如何做好融资管理又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融资前应该做好合理的融资战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措施,对特定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在融资中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理的融资途径;在融资后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并做好绩效考核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融资管理尽可能的避免和防范不规范的融资行为的发生,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平.浅谈地方国有企业融资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9). [2]刘文莉.加强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思考[J].金融天地,2014(23). [3]邓沁.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1103a0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