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鸟画家和作品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上中上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使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出大量技巧高超的名手,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就达一百余人,如北宋的黄居寀、赵昌、崔白、吴元瑜,南宋的李安忠、林椿、李迪、毛松等都在艺术上各有独诣专长。 花鸟画家继五代之后,仍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的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多方面的创造。代表作有黄居寀的《山鹧(zhè)棘雀图》。北宋真宗时期四川赵昌以画色彩明丽的折枝花果著名,他每于清晨朝露未干之际,观察花卉妍艳之态并执笔调色图写,生动逼真,被誉为"与花传神"。画家们熟悉动植物结构形态。《图画见闻志》论及花鸟画,提出应了解"四时夏侯,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è,花瓣下的小绿叶)后先及翎毛诸禽形态名件"。 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攀上新的高峰,水墨写意也开始发展,两宋文人画家文同、扬补之、赵孟坚及僧人法常都有不同贡献。 宋人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崔白与宫廷花鸟画之变 两宋宫廷画院中花鸟画创作一直非常活跃。北宋前期,黄筌之子黄居寀在画院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表现的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突破这种成规的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崔白,字子西,今安徽人,活动年代在仁宗、神宗之际,工画花竹翎毛,尤以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驰名,也能画佛道人物及山水。 《双喜图》《寒雀图》崔白善于表现在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联,如《双喜图》中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鹊和被惊扰的野兔;《寒雀图》中,严寒气候中依缩枯枝的麻雀等。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特别是画败荷、苇岸、芦汀、寒塘、秋江、烟波中的野禽鹭鸶尤有创造。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为宫廷花鸟画输入了新的血液,并将之推向新的水平。 与崔白画风相近的还有其弟崔悫(què)和弟子吴元瑜。 宋徽宗和宫廷花鸟画的繁荣 宋徽宗赵佶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终导致"靖康之变"。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国古代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赵佶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较好的修养。书法学薛稷,行笔坚挺劲美,成为"瘦金书"。他即位前曾与王诜来往,又与吴元瑜等研讨书法,尤擅花鸟。他重视写实,对画家作品常亲自审评。他极主张构思不落陈套。《瑞鹤图》《芙蓉锦鸡图》现存所见传为他的作品多数为细腻柔丽的典型宫廷花鸟画,如《瑞鹤图》、《杏花鹦鹉图》、《竹雀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等,也有水墨朴拙的一种,如《柳鸦芦雁》之类。还有人物、山水画《听琴图》、《雪江归棹图》等,虽都力求严谨,但不像出于一人之手。其中如《芙蓉锦鸡》等肯定为画院画家的作品(赵佶题诗)。 赵佶的腐朽享乐也使富贵气息浓厚的院画中某些作品带有萎靡柔媚的气息。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覆亡,画院画家流离失散,宫廷收藏也遭到洗劫。《果熟来禽》《鸡雏待饲图》《猿图》南宋时期花鸟画仍沿袭北宋,涌现了不少杰出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如李安忠的《草卉秋鹑》、林椿的《果熟来禽》、李迪的《雪树寒禽》、《鸡雏待饲图》、毛松的《猿图》及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等,都体现了较高的成就。文人士大夫的墨竹墨梅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了独特体系,他们的作品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审美趣味与精工的院体和职业画家不同。据传墨竹兴于晚唐五代,但取得重大成就而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北宋的文同。文同,字与可,今四川人,曾在多地任地方官。苏轼称他的诗词书画为四绝。他爱画竹,对竹进行过深入观察体验,自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hú,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落,少纵则逝矣。"虽是寄兴但却是酝酿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290b05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