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

时间:2022-07-27 14:1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柳宗元——《渔翁》



篇一:古诗文《渔翁 柳宗元》阅读 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13.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繁忙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2分) 渔翁夜宿,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14.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 如何样的心情。3分) 三、 ()5分) 132分)西岩摇橹(撒网、捕鱼) 143分)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向往自由的心情 (二)1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征询: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征询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4)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 4)必以信

16.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8. 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明白曹刿请见的缘故是 (用文中原句答复),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缘故吗?。3分)(二)13分)

15. (4) 参与 2)目光短浅 3)通,普及,普遍(4)实情 16. (3) C

17.3分)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干涸。译错各扣0.5分) 18.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分)曹刿深谋远虑,深察战争的先决条件与战时的关键时机,同时他热爱本人的国家;1分)鲁庄公是一个开通的君主,曹刿相信他能采


纳本人的意见。1分) 篇二:柳宗元《渔翁》高考 柳宗元《渔翁》鉴赏 古鉴赏 0125 1306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篇作于永州。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那么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美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确实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特别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受一样,汲清湘燃楚竹那么有超凡绝俗的感受,大概意味着诗中人孤高的品行。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别情趣,也确实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明白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如今人物该与读者见面,但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山水绿互为因果,不见人那么无干;水绿欸乃一声更不相关。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大概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通过如此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奇异的境地,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因此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如今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那么其孤单无伴可 知。

关于这末两句,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判,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吵。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假设止用前四句,那么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明显特点之一确实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那么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


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 (周啸天)

篇三:解读柳宗元的渔翁形象 解读柳宗元的渔翁形象

[ ]本文通过柳宗元的寒江渔翁、西岩渔翁与传说的渭滨渔父、屈原的江潭渔父分析比拟,结合柳宗元的经历,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形象,蠡测柳宗元的思想变化。 [关键词]柳宗元 经历 渔翁 追慕老庄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先后写了两首描写渔翁的作品,其一是《江雪》其二是《渔翁》 一、青年得志,超取显美

柳宗元,少有才学,虽有坎坷,但也青年得志。贞元九年(793)春,柳宗元年二十一岁,得进士第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御史裹行得礼部员外郎

太子即位……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颇冯藉其势,多中伤士。假设武元衡不为柳宗元所喜,自御史中丞下除太子右庶子……” 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士大夫畏之,道路以目。素与往还者,相次拨擢,至一日除数人。轻的柳宗元超取显美 二、被贬永州,旅途劳累

柳宗元超取显美之时,无疑是给本人埋下了祸根。

由于顺宗未即位就已中风,不能听政,深居施幄坐,再有宦官与藩镇节度史这些既得利益者内外勾结,更由于改革集团内部王叔文与韦执谊的关系破裂,因此好景不长,永贞革历时仅仅半年便被迫落下帷幕。革新集团的领袖或遭杀戮或遭贬斥。

贞元二十一年九月,风华正茂之年的柳宗元,贬韶州刺史。半路上再被贬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661e5c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