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在心性修养上的一大贡献,出处见《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浩然之气”和它的培养方法,按照孟子自己的说法,就是其气至大至刚,平时需要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并且与义和道配合在一起,如果脱离了义和道,那就没有力量了。所以说,“浩然之气”是由平时正义行为的积累而产生的,并不是靠一时突击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那么其气就疲软了。毫无疑问,这种“浩然之气”,既包含了儒家平时所积极倡导的正义之气,同时也包含了人身的真元之气。 说到心性修养,也就是思想情绪修养的时候,不能不提儒家四书之一《大学》中所说的“心广体胖”一语。平时,“胖”有两个读音,两种解释。一是读作“p€鄋g”,“肥胖”的“胖”。对于养生来说,肥胖并不意味着是件好事,如果胖过了头,会产生诸如心脏病、高血压之类的疾病。另一个是读作“p€醤”(盘),解释为安泰舒适的样子。有关这句话的“胖”字,理应读、解作后一个音、义才对。 《大学》出于《礼记》。在《礼记·大学》中,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对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释:“胖,安舒也。”“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儒家认为,有修养的君子平时心胸开阔,所以体貌安泰舒展,悠哉游哉。追本穷源,这句话的本意并不一定全落在养生上,可到后来,却一直为谈论养生的人们奉作经典格言。 孟子和《大学》中的这种养生法,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到了后来,儒生们还悟出了“学道、养生本是一串事”的警策见解。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卷十二载,伊川先生晚年气貌、容色、须发皆胜平昔,门人问他养生方法,他回答说:“学之力也。”原来对于一般常人来说,难在安贫乐道,如果一生富贵荣达,就看不出积学的功力了。为此,梁章钜感叹:“观先生语,则知学道、养生本是一串事,但学道者虽养生亦为学道,养生者虽学道亦为养生耳。”接着,梁还结合自己“十日九疾,生产作业之事既不能自力,而读书作文亦皆苦不能精思,只坐(因为)气薄”的具体健康状况,作出了“自今未喜怒哀乐上理会,即病即药,不须外求也”的打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970e805022aaea998f0f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