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 表达“写一篇游记” 一 作文的要求:“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可根据需要适当交代有关景点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二 写作指导 五、写法指导: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下面几条供同学们参考。 1、必须有游览的亲身经历,这是本文写作成功必须要具备的生活积累。俗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说。游记游记,先游后记。倘没有“游”这个基础,“记”当属“无米之炊”,是无论如何写不下去的。一般的情况下,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过游览的经历。写作前,必须回忆自己以往游览的经过,以此作为写作的生活基础。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倘若这时你正准备出游并以此为基础而写作,情形可能就会更好一些。如果说以往的游览因为没有考虑写作的因素而显得比较盲目,那么现在的出游目的性就显得非常明确,你就可以更从容也更有目的地去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了。 2、做好选材工作,精选游览过程中的“亮点”即游览地的特色景点为写作对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所以,在选材的过程中,习作者要善于选择最能表现这些特色的内容,而这种有特色的内容又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水乡的柔和与妩媚,如高原的粗犷与豪放。 3、按游览的顺序写,交代清楚游踪。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4、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5、融入真情实感。 思考游览过程中面对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情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使普通的游览过程上升到有品位的情感体验中。有个成语叫“触景生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景物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不过是一种自然而客观的现象罢了,但是,在游览者眼中,经过主观思考,就可能被赋予理性的意义,如傲雪的冬梅、虚心的翠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温柔清新而可人的如小姑娘般的碧水等。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可以找一些相同或相近题材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初期可以接受他人的写法并模仿,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原创。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很好的范例,值得学习并借鉴。也可以上网查一些相关资料。现在国内许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旅游”一栏,里面除了提供一般旅游资讯,如景点介绍、吃、住、行等,更有一些游记之类的帖子。那些文章多是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的文笔还相当优美,可供写作者学习。 7、提供两种文章结构。 (1)单一结构。特点是一地一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单一,内容也不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集中,篇幅也不太长。比较适合初学者或作文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写作。 (2)复式结构。特点是一地多景或多地多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多,牵涉到的联想或情感也比较丰富。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下列几个小标题,或用序号“一、二、三”来表示。比较适合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写作。 【例文引路】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你能理出下面这篇游记的游踪吗? 2.你觉得这篇游记可供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保国寺记游 今天是2004年大年初九,天气难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乡附近的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北部灵山山腰之上,始建于东汉,现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这在南国算是现存最为古远的一处佛家胜地了。据记载,保国寺原名“灵山寺”,原本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对功勋卓著、隐居灵山后又广施义德的骠骑将军。后改作此名,更能体现这一纪念意义了。所在的灵山,葳蕤秀美,现在已经是周围市民休闲游玩的绝好去处了。 去往保国寺的车程其实只有20分钟左右,但因为我们出发得较晚,所以下车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加之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因而游人不多,我们正好细细领略山寺的幽静和神秘了。 进了山门,一路拾级而上,人仿佛陷入了绿阴之中。这对我们曾经久居北国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新奇。北方的春节,山已是萧条得很了,草啊树啊全都是枯黄一片,少了生气。但此刻身处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浓郁了。加上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开得黄灿灿的几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腊梅,真是有了几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保国寺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 但保国寺毕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内涵当然是我们浏览的重点。像保国寺大殿后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尽收周围山色风光;水波荡漾处,似乎照得见古代香客的身影了。还有寺里的钟鼓,现在已经成为了游人花钱娱乐的工具,但声声钟鼓悠扬,又怎么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华历史遗迹展”,荟萃了长城、兵马俑、黄山、庐山等中华悠久历史上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虽说人工雕琢的痕迹太浓,但却着实是游人们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处小小园地呢。 离开保国寺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尽管我们在保国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和感受却是不少啊! 悟写法: 本文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述了小作者游览保国寺的经过,着重表达了游览过程的感受。其中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保国寺所在的南国春天的特色。全文语言流畅,描写游览感受细致,给人以“心”临其境的享受。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写作特点。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和游览地的概况。 第二部分(第4~6段):写游览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写山门所见及所感。(第4段) 第二层:写保国寺内的自然风光,突出“秀气”的特点。(第5段) 第三层:写保国寺的文物价值和游赏价值。(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括全文,自然收尾。 读例文,思考问题。 神农架游记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了四十多分钟,到了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 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悟写法: 本文与《保国寺记游》一样采用了时间顺序记述游览经过。全文叙述清晰,写景生动,抒写感受也较为真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a1484e69eae009581bec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