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者:王永琛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近年高考作文题,多是涉及生活热点事件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说理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必须让学生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说理文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从课外阅读中学,从生活中学,注意说理技巧,懂得换位思考,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关键词:议论文;说理;事理;情理;法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9-0038-01 纵观横比近年各地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地方卷,还是全国卷,考题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如2015年四川卷“老实与聪明”,全国卷I“高速路举报父亲”;2016年全国卷I“分数赏罚”,全国卷III“小羽创业故事”;2017年北京卷“说纽带”,2018年上海卷“被需要”,全国II卷“对战机防护”等。这样的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较强的认知能力,则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不仅要跳出问题本身去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在看问题的时候,不只是看到具体问题和问题表象,更能发现问题背后普适性的原因、规律以及解决方案。 在对认知能力的考察中,要想作文获取高分,绕不开的是学生的说理能力。而这里的“理”,更多的是指事理、情理和法理。 提升学生说理能力,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进而体悟生活中的事理人情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学生只有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才能做好说理文章。而情理、事理与法理,三者间又有着诸多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既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又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生既要懂得情的价值,更要把握用情的分寸。既要明白、遵从事理,更要讲法理。需要考生因人、因物、因事、因时、因地、因势地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为人、为事、立身、处世的智慧尽在对三者的拿捏、权衡与定夺之中。 那么,如何帮助考生把握情理、事理与法理三者的关系进而提升说理能力呢? 1.从教材中学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陈情表》中,作为亡国贱俘的李密,“寻蒙国恩,宠命优渥”自当忠于朝廷,临朝效劳,这是事理。李密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是实情。而祖母今年九十有六,“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又岂可远离。祖孙二人,相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为命,李密的孝情日月可鉴。故“先尽孝,再尽忠”的请求,这既是事理所在,也合乎情理,事理情理透彻,自然能得到皇上的恩准,李密陈情才能达到目的。 又如,在《失街亭》一文中,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 “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既要守法纪威严,也不能罔顾人情。故“挥泪以斩”,既树军威,又不失人情,重法理兼顾人情的处理方式,令人信服。 2.从报纸、杂志及先哲文章学 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广泛阅读相关事件的时评文章,既可增强考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感性认识,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在涉及到情、理、法三者关系时,能做到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通过辩证分析,使自己所说之理信服于人。如阅读《人民日报》时评……《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 有个体意识,也要有全局观念》《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等,这些时评,往往蕴含着情理、事理和法理,充满着辩证思维,这对考生提升说理能力大有裨益。 3.从生活中学 观察生活、阅读相关文章,远没有自己体念生活来得真切。中学生虽然接触生活不多,但如能将情、理、法融入生活中,如同学关系、邻里关系、亲朋好友,社团生活等,遇到问题,能妥善或艺术地处理,那种感受体念才是刻骨铭心的。有了真切的体念,说理自然能娓娓道来,其理真切,可信。 当然,阐述事理,考生当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情到深处理自明,只有以情焕情,才能触动真情。懂得了情感价值,事理通了,法理也明了。作为考生,提升说理能力还得有意识地关注几组哲学思辨关系。如: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只有对这些关系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增强说理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1227b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