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虫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昆虫的简单知识,是对如何辨别昆虫,昆虫的简单分类以及昆虫构造的简单解释,希望能在以后见到一种昆虫时可以认识。 关键词:昆虫;分类;构造 一.前言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类群,已知的有110多万种,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5%。昆虫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具有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体腔即为血腔,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前端的脑,以及位于消化道腹面、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二.正文 (一).定义:昆虫是在成虫期具有下列特征的一类节肢动物: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具口器和触角,通常有复眼和单眼,主取食和感觉;胸部由前、中、后3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具有一对足,中、后胸各具有一对翅,主运动和支撑;腹部一般由9到11个体节组成,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附肢,末端常有外生殖器,主代谢和生殖。昆虫在生长发育中,通常要经历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二).分类:昆虫形态分类是根据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的层次性归纳,用于分类的基本层次与其它生物分类系统一致,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主要阶元。 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纲、昆虫纲,昆虫纲分2亚纲、2部、10总目、30目。具体如下: 昆虫纲:一、半髁亚纲:石蛃目。二、双髁亚纲:1、衣鱼部:衣鱼目;2、有翅部:1蜉蝣总目:2蜻蜓总目:3襀翅总目:4直翅总目:○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纺足目;○5蜚蠊总目:蜚蠊目、螳螂目、螳螂竹节虫目、等翅目、革翅目、蛩直翅目、竹节虫目;○6半翅总目:啮虫目、虱目、缨翅目、半翅目;○7鞘翅总目:鞘翅目;○8脉蠊目、缺翅目;○9膜翅总目:膜翅目;○10长翅总目:毛翅目、鳞翅目、翅总目: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长翅目、蚤目、双翅目、捻翅目。 (三).形态构造: 1.体壁与体色:昆虫体壁兼有高等动物皮肤与骨骼的功能,形成包围整个虫体的外骨骼,构成虫体的外部股价,并为内部肌肉提供了着生点。 昆虫体色根据成因分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色素色是体壁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颜色,结构色是体壁外长物形成的特殊构造使光线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产生的色彩,是昆虫最普遍的色彩。体色的生物学意义表现为保护色、警戒色和体色的性二型现象。 2.头部:昆虫的头部是又数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头壳,外观上已无分节痕迹。根据头部纵轴、体躯纵轴的角度和口气着生位置,头部可分为3种: 1.下口式 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近垂直,为植食性昆虫具有。 ○2.前口式 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部纵轴和体躯纵轴方向相同,常见于捕食性和钻蛀式○昆虫。 3.后口式 口器在头部的下后方伸出,头部纵轴和体躯纵轴呈锐角,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 昆虫头部长有触角、眼和口器,但不同种类昆虫各部分形态相去甚远。 (1).触角:除膜翅目、双翅目幼虫触角多退化外,其它昆虫一般均有一对触角,大多数昆虫的触角为鞭状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作为化学通讯的主要感受器官其大小是化学通讯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一些不以化学通讯作为主要联系方式的昆虫,触角退化,如蝉的刚毛状触角;许多峨类雄虫靠触角感受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产生定向行为,雌雄虫触角往往表现为性二型,雄虫触角较发达。触角形状的变化主要发生的鞭节,由此形成不同的触角类型:丝状、刚毛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羽毛状、球杆状或棍棒状、锤状、鳃叶状、具芒状、环毛状、膝状等。此外,膜翅目小蜂触角的鞭节进一步分化形成环节、索节和棒节。 (2)单眼和复眼:大多数昆虫的活动虫态(成虫、幼虫、若虫)具有单眼和复眼;穴居或栖息于黑暗环境的昆虫,单眼或复眼常退化消失,由表皮细胞行使感光功能。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多数成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具有背单眼,善于飞翔和跳跃的昆虫常有背单眼,而不具飞行能力的昆虫则缺少背单眼;侧单眼是全变态昆虫幼虫的感光器官,单个或成群地位于头部两侧,数量因昆虫种类而不同。 成虫、若虫或稚虫具有复眼,复眼是一对大而突出的器官,位于头部两侧,多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或肾形。具柄眼的实蝇,复眼着生于头部柄状突起的末端;双翅目的一些种类,雄虫复眼大,在头部背面相接,称接眼;雌虫复眼较雄虫小且不相接,称离眼。复眼由多枚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复眼的小眼的数目变化很大,多如蜻蜓10000至28000,少如工蚁仅12以下。 (3).口器:口器由头壳和头部附肢演化而成,为适应不同的取食需求,演化出了各种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 蜻蜓目、直翅类、鞘翅目、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成虫○等具有,但口器各部分构造也有所变化。 2.刺吸式口器 为取食动、植物体液的昆虫所具有,包括半翅目、蚤目、虱目及双○翅目等蚊虫等。 3.虹吸式口器 为大多数鳞翅目成虫具有。 ○4.嚼吸式口器 为不烦你膜翅目蜂类成虫所具有,兼具咀嚼和吮吸的功能。 ○5.舔吸式口器 为蝇类特有。 ○6.锉吸式口器 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具有,用于吸食植物汁液、软体动物体液○或人类血液。 7.捕吸式口器 也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虫蚁狮、蚜狮所具有。 ○(4).颈部:头、胸部之间的狭窄膜质部分,通常褶缩于前胸内壁下面,但有些昆虫如长翅目,颈部很长并暴露在外。 3.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大多数昆虫,中、后胸还分别着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节也称为具翅胸节。各胸节的发达程度与所着生的翅和足的发达程度有关。 (1).胸节:有翅昆虫胸部因承受飞行相关肌肉的牵引力,各胸节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 (2).胸足:成虫胸足从几步依次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六部分,各节之间具有1圈关节膜和1至2对关节,单关节突位于背面,双关节突常为前、后向,但转节和腿节间的双突关节常为背、腹向。 胸足的基本功能是行走,但不同昆虫因适应不同环境,结构上发生变化以适应其它功能,形成不同的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蜂类等昆虫的前足还有清洁触角用的特别构造,称为净角器。 (3).翅:翅的基本结构包括3缘、3角和4区,靠近肩部的前上角称肩角,外方顶端的角称顶角,后下方的角称臀角,肩角与顶角之间的边缘称前缘,顶角与臀角之间的边缘称外缘,臀角与翅基间的边缘称内缘,翅基的膜质三角形区称腋区,自腋区顶角处向外缘延伸的一条褶称臀褶,臀褶前面的区域为臀前区,后面的部分称臀区,低等慢速飞行的昆虫臀区扩大成扇状,称扇区。 有些昆虫翅退化或消失,如虱目、蚤目;白蚁和蚂蚁等社会性昆虫,非生殖型个体无翅;有些种类雌虫也无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但双翅目昆虫和蚧虫雄虫后翅特化为平衡棒。翅质地和被覆物的变化,形成了翅的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 4.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3体段,通常由9至11节组成,多少昆虫腹部末端有交配器或产卵器,其它腹节一般无附肢,腹部内含大部分代谢和生殖器官,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参考文献 嵇保中、刘曙雯、张凯.2011.昆虫学基础与常见种类识别。北京:科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0fe28c83d049649b66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