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背景音乐中的竹笛 在中国电影作品中,武侠题材的影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1928年明星影业公司推出的我国第一部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作为开端30-32,今天中国武侠电影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原因在于,武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加之电影以其特殊的叙事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能够将人们意象中的人物、事件以可听、可见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所以,武侠文化与武侠电影的结合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 电影背景音乐作为电影叙事手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服务于电影画面,适应电影的一般叙事特征,起到烘托电影画面的情绪,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营造特定氛围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武侠电影在题材上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武侠故事文本,形式上以中国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内容为特色,主题上以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为主旨,是武侠文化与电影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武侠电影的特质,决定了它势必具有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电影叙事手法相结合的特点。 本文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手法中的背景音乐为探讨对象,通过对武侠电影背景音乐中竹笛的使用为出发点,来审视中国武侠影片叙事的一般特征,探讨中国传统乐器在中国文化题材电影的运用特点。 一、中国竹笛与武侠影片的联姻 竹笛作为我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民众基础。它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众多的戏曲和民族器乐艺术中,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竹笛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无论是在乐器形制、演奏风格演奏技巧还是在艺术表现力上,竹笛都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气质。 竹笛由天然的竹子制成,而竹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与“虚心”“气节”“宁折不屈”“高风亮节”相联系,成为一种民族品格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和“岁寒三友”之一。也正是因为竹子特殊的文化和审美价值的存在,竹笛这一乐器也往往被视为古代君子、文人墨客、有志之士的精神代表。 竹笛有竹制的天然笛身,加之震动发音的笛膜同样是自然材质的芦苇内膜,因此,竹笛一方面具有“远人声”而近“器声”的音色,具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吹孔膜鸣的发音原理,又使得竹笛的音色醇厚质朴、清亮激越。天然的材质和独特的音色,成就了竹笛超群绝伦的艺术特征,与古代隐逸之士远人情事故、孤傲清高的处事风范相呼应。(1) 竹笛的高音区清澈纯净、穿透力强,使得演奏有洞穿时空之势,低音区低沉醇厚、质朴无华,演奏上具有阅尽繁华、沧桑尽现之美。这一竹笛音色特有的气质,很好地对应了近代中国武侠文化中侠义之士虎啸山林、笑傲江湖的精神品格。 演奏形式上,竹笛不仅可以完成合奏,而且还可以独奏,既能够运用于电影叙事中人物内心独白等个体活动的场面,也可以与众多乐器合奏,来表现宏大、热烈的场景。 竹笛与武侠电影的结缘,既是因为竹笛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其中国声音的符号特征,也因竹笛自身从材质、形制、形式到内涵都与中国武侠精神相互契合的属性所决定。因此,竹笛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在表达电影音乐的思想和主题,揭示电影画面的思想和主旨上,有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作为“罐头音乐”的竹笛音乐 “罐头音乐”,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中使用的配乐。当时的香港电影背景音乐创作的手法往往是直接选用现有的经典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其便捷性和标签式的特点是其获得“罐头音乐”名称的重要原因。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大致是:制片方因资金有限,用于背景音乐创作的资金少,直接套用现有乐曲既便捷又经济,加之当时人们的版权意识不足,从而促成了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背景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7 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配乐中,制作方已经能够准确把握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质,其配乐乐器以鼓、琵琶、竹笛、箫、二胡、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为主,以乐器独奏与民乐合奏为重要体裁,乐曲题材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63aafb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