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新巧的春光曲——朱自清的散文《春》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以风格朴素,情调和谐,描写细腻,余味腴厚见称。他的早期优秀作品《春》,“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诗句),以新颖精巧的构思,不满千字的俭省文墨,活灵活现地刻划了春天的踪迹,宣泄了无穷春意,读后使人仿佛感到那清新放浪的早春气息扑面而来,从中享受到悠悠不尽的美的情思。 散文贵在构思新巧,意境和谐,韵味隽永。而朱自清的《春》就具有这样的特色。作者落墨,不是就春景写春,而是独具一格,首先,从孩子的心灵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对春作了缜密的观察,把自然界的春天与人类生命的春天融汇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浓郁的诗清画意,呈现出盎然的早春生机,散发着醉人的生活芳香。 文章开头,作者模仿着孩子的口吻,呼喊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不甘严冬的禁锢,终于盼到了春天的降临,欢呼着,跳跃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命活力,“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草木生绿,“山朗润起来”;春雨淅淅,“水涨起来了”,春晖暖人,“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里,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山色、春水、阳光,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图。 含蓄凝练的笔墨,往往能蓄藏象外之旨,弦外之音,逗人遐思。作者紧接着开头,以清隽含蓄的白描手法,不著一个“春”字,而通过小草、花树、风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的情态,使无穷春意夺纸而出。 小草先得地气之暖,是春天的“先知者”,随着春天的脚步临近,它“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传神地表述了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嫩嫩的,绿绿的”,不仅写了它的颜色可爱,而且也显示了它的润泽欲滴。这里,已经使生物小草包含动意,然而作者还不满足,又穷插了少年跃于草上的眼前即景:他们喜欢春天,也喜欢嫩绿柔软的草地,在上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动静相映,活脱脱地写出了小草欣然、少年欢跃的景象。 花是春天的象征。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春天独具的景色。作者从百花丛中选择了最为人们熟识的三种:桃、杏、梨来概括繁花似锦的春色。“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带着甜味儿”,写出了花的色和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写出了花的密和“闹”;“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呀的”,写出了花的神和情,三者相映成趣,多姿多态,栩然引人。花儿怒放,芬香扑鼻,作者不说“香”,却说“带着甜味儿”,语言入神,细细品味,令人拍案称奇。花香招引来蜂蝶,蜜蜂是“嗡嗡地闹着”,蝴蝶是“飞来飞去”,情态逼真,各具特征。作者善于通过缜密的观察,抓住客观景物美的情态、色调,委婉细腻地描摹其神采风韵,创造出了一幅秀丽、妩媚的百花迎春风景画,给人以清新、俊逸、隽永,充满诗意的特殊感受。 由小草、花树及风、雨,文章对春的描绘又推进一层。写春风,作者引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末一句,杨柳发绿时候的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寒冷。但朱自清并不到此为止,还进一步写出了“杨柳风”的可亲,“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柔和与温暖,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暗示了春耕的开始。作者不仅写了春风的温柔可亲,还以特有的工细手笔,结合着花香、鸟语、人欢进一步写出了春风的特色。“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受惠于春风,“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散发着浓郁醉人的春天的芬芳。从“花香”很自然地带出鸟语。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牧童也吹响了短笛,这一切音响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组成一曲迎春的交响乐,在宁静的氛围中,翻腾着青春的活力。文章的意境也由此深入一层。 文章对春雨的描写,更加充分显示出构思别致、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作者用“可别恼”来对你诉说其可爱之处:先写春雨的“形”,“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的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三个比喻词各有侧重地写出了春雨的特色——它决没有夏雨的瓢泼,秋雨的凉寂,冬雨的刺面。远望房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水气蒸蒸,“薄烟”更加反衬出雨丝的紧密与飘忽。次写春雨蒙蒙中的“色”。树叶儿“绿得发亮”,雨催叶发;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生机盎然,表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特点。再次写雨中的情调。无论傍晚时黄晕的灯光,路上撑伞的行人,地里披蓑戴笠的农民以及稀稀疏疏的房屋,都呈现一片“和平”与“静默”的气氛。雨点何得无声?有声仍然无碍于安静,那是细密的春雨,何况已是傍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73dc1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