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与李清照的婉约词中分析其词风差异

时间:2023-02-22 03:37: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苏轼与李清照的婉约词中分析其词风差异

要: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词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代,才子佳作频频出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词人和流派。如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虽划分为不同派别,但有的词人却兼具两派风格,其中苏轼在婉约词派的成就并不低于豪放派,他的作品可与婉约派著名诗人李清照相媲美。二者虽同写婉约词,但由于两者的生活时代、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的差异,两者的婉约词风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创作手法与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两者词风的差异。



关键词:苏轼;李清照;婉约词;词风差异

苏轼是一代大文豪,是文艺领域的通才,诗、词、文、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其中,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尤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继柳永之后,他对词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这不仅体现在豪放词派的创作上,也体现在其婉约词派的创作上。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齐驾并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1]。李清照的这种观点在其婉约词的创作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将具体分析两者婉约词创作上的差异。



一、创作手法上的差异

苏轼以豪放词派见称,因此他的婉约词中也显得刚柔并济,表现出旷达、迈、秀美、婉约多种风格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苏轼婉约词的创作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例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既表现了对里佳人的爱慕之情,又体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尊和自重,虽然感伤至深,但在苏轼的词中,并没有发现像其他婉约派作家一样的缠绵悱恻,与柳永的情绮靡相比,更是风格迥异,苏轼词在真挚和细腻之中,更显示出凝重和淳厚。二是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情怀抱负和人格个性。例如《贺新郎》一词,以榴花为喻,上阕写一位高洁绝俗的美人,下阕写百花凋谢后才开放的榴花,最后点出美人与榴花共同拥有的迟暮之感,美人高洁幽独,榴花孤芳艳丽,二者交相辉映。作者以一种怀才不遇之感贯穿于整篇词作中,那绝俗的美人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品格,那一片洁净的榴花显示了作者追求理想的境界,这咏物写人的创作手法,不是一般写作手法可以与其比拟的。



李清照的词,则继承了前代婉约派词人含蓄蕴藉的创作手法,并加以变化和




发展,主要体现在她更加注重词音律的和谐和声调的美妙。在这一方面,《声声慢》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首词一开头就创造性地运用了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它犹如重笔浓墨,极力刻画出她百无聊赖的心情。将近结尾处,又用了点点滴滴四个富有音乐性的叠字,与开头的一连串的叠字相呼应,更突出了词人孤寂的心情,使清冷的环境气氛贯穿了全篇[2]。特别是词的结尾,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却将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语言特色上的差异

苏轼最早提出了以诗为词的观点,不仅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同时还将一些其他的体裁和语句融入词中,使词的语言表现更加灵活多样。苏轼婉约词的语言特色上,词的选用极其洗练、凝重。例如《江城子》中的茫茫、孤坟、凄凉、泪、断肠等词语的运用,把词人失去爱妻的悲痛以及对爱妻思念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人与亡妻十年生死相离,孤坟千里之外,无处话凄凉,流露出了词人悲凉的心境。另外,苏轼婉约词的语言特色上,虚词也运用的恰到好处,《蝶恋花密州上元》中的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3]。連用虚词此般、也、乍相互接应,表现了词人所观看到的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之情以及初来密州内心的落寞之情。



李清照的婉约词在语言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她的词语言朴素自然,泼清新,常用白描手法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比较细腻的感情,前人评论她的词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4]。如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口语般的回答,写了暮春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曲折而又传神地表达出词人怜惜海棠花更怜惜青春的心情。绿肥红瘦中的”“二字,描写出花叶经过风雨之后的不同情状和意态:经过一夜雨水的滋润,绿叶显得丰满起来,而红花却在雨水的吹打下凋落稀少了。在词里,惜春和伤怀的感情融成一体,词人的寂寞生活和苦闷心情,通过对时序的变迁、春色又减的敏锐感觉表达出来了。



由此看来,在创作手法上苏轼善于以诗言志理念溶于词作上,寄托自身政治抱负;李清照却擅直抒己见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两者在语言应用上也各有千秋,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观点虽然是相对立的,但是两者在语言的锤炼和运用上极具特色,他们都对婉约词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4-65.



[2]徐敏霞.古代文学家传记(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7370-374.






[3]孙立群.论苏轼婉约词的特点[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3

[4]褚斌杰,孙崇恩,宁荣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db29be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