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方社区起因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我国大多数的城市百花争艳般开展了各式各样、规模不等的社区建设以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各种介绍社区的书籍铺天盖地。但在实践中,许多地区从政府领导到普通民众,对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却不熟悉,很多城市希望通过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或从海外引证,找到一个现存的模型用以效仿。结果要么没有变化,要么难以真正实现,社区建设是个过程,它的形式、方法及内容都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体系、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简单地拷贝异地的模式对当地的社区建设来讲就会行不通,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起步比我们早,历史比我们长,他们有较多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方的社区建设最初是建立在社区复兴、社区重建的理念基础之上的,是在当时西方的工业化进程给西方带来的社会变迁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前的传统社区里,社区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功能都较强,社区居民同质,价值观相同,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困相扶,乡亲、邻里情感及心理上的认同感强。总之,当时的传统社区是人们生存的家园,福利的依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以上社区功能大多弱化了。首先,社区不再是居民就业及谋生的主要基地,因为人口流动,人们可以在一个社区居住但在另一社区工作,从而使居民的异质性增强,同一社区居民的血缘、职业、教育水平等都有了较大的差异,使社区传统交流难以实现。此外,由于城市单元式住宅及新的生活方式如电视机、网络、手机的普及,私生活重视程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往,这也淡化了社区的社会功能。传统社区有很强的家园感,亲人、朋友就是弱势群体及特殊群体的救助人。但现代社区对生活营造的忽略使各个家庭之间难以沟通,社区的家园功能消失了许多。另外,后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与自我意识使得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是对群体的忠诚,传统的联系和价值标准被削弱。原来的那种亲密和谐及相互认同被冷漠、孤独、无助所替代,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了工业社会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问题,人们从而提出了复兴社区,- 1 - 重建社区的口号。西方的社区建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西方社区建设可追溯到18—19世纪的福利救助活动。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业化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在它将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也制造了大批的贫困阶级。这些飞速增长的城市贫困人口,居住在环境脏、乱、差,缺医少药,基本设施极为落后,犯罪率高,治安混乱的贫民窟里,景况非常悲惨。同时,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个脱离了原来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上的生活保障网,而当时新的生活保障网又未建立起来,新的社区扶助系统就成为当时稳定社会的必需。因此西方的城市社区建设起步目标就是社区福利和社区救助。 早期的社区福利和社区救助主要出现在欧洲的一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例如18世纪后期德国汉堡市的市中心办事处的分区助人自助的救济制度,到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英国伦敦的慈善组织协会以及19世纪80年代在英、法、美等国出现的社区睦邻组织等。这些制度或组织都是为了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而出现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在社区基础上,改造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其著名的有社区睦邻组织运动,又称社区睦邻运动。首先是由教会及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发起的。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的方法是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尽量调动并利用社区内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境,培养居民的自助与互助精神。它的发起人是东伦敦教区的牧师巴涅特,当时该教区是伦敦的最贫困教区之一,脏、乱、差,居民生活十分苦。他和夫人为了改善教区面貌和居民生活,搬到教区内生活,并动员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到他的教区为贫民服务。他还在该社区建立了社区睦邻服务中心,该中心同时也是社区的文化中心。继该中心后,英国各地也建设了类似服务中心。这一运动在美国的影响最大,开展最为广泛。1886年,美国亚当斯创办了著名的社区睦邻服务社苏尔大厦。厦内为青年人、老年人提供了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教育的机会,还成立了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等大型研究室。苏尔大厦对其所在地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改善有很大贡献,并促进了全美社区睦邻运动,到1937年,美国已有了300多个类似服务中心。80年代,人们逐步认识到贫困不是简单的某一个因素的结果,而是一系列问题导致的,需要在社区层面上进行全面的解决和协调,特别需要通过穷人本身的参与,以达到改善社区环境,培育有真正生命力的社区。由此,引发了80年代美国好几个城市社区建设的大项目。例如凯西基金会的旨在促进广泛的社区-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25462058fb770bf78a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