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答题总结mm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说三要素——1.故事情节 一、分析情节作用 1、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情节的作用? 小说XX段写了XX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板: ①XXX情节(描写、记叙)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线索、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②表现了XXX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XXX的形象。 ③揭示了XXX,有利于表现XXX的主题。 2、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答题角度: (1)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风雪” (2)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爱好、追求,烘托人物心情和心理。如《祝福》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 (3)暗示、深化主题,影射象征。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反复写别里科夫的“套子” (4)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引起读者关注。 二、分析小说的标题、开头、中间情节及结尾的作用 1、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 小说线索的作用: ①从情节角度,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②从人物形象角度,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 ③从主题角度,使主题更加丰富。 2、小说开头常见作用及方式 ①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情节: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故事的结局。 ③人物: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④主题:开篇点题。 ⑤读者: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小说中间(情节)的作用 在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在人物上: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在主题上:揭示小说的主题,深化文章主旨,反应某种社会现实 4、小说结尾常见作用: 在情节(结构)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在人物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在主题上: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对于读者: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常见结尾方式】(了解) 1、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作用是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2、欧·亨利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延迟式: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发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4、蒙太奇式结构(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结构。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5、意识流式:打破时间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三、小说线索 1、“文眼” “围绕着XX” “反复出现XX”、“xx多次出现” 答题步骤: (1)点出……是小说的线索 (2)分别找出……出现在文章的位置,归纳整理。(每次出现有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一定要点出。) (3)注意答题时和前后文的关系,作为线索一定要贯穿全文,要关注是否为后文,埋下伏笔、呼应前文、照应开头。 2、明暗线 明线: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以及具体事物 暗线:通过讲述、想象、回忆等方式发生的(不在场的) 明暗双线结构的好处: ①使文章层次多样,内容丰富,拓展读者想象的空间(结构) ②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内容) ③丰富文章主旨,深化主题(主旨)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读者) 四、从5个对应关系解答情节作用题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来说,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③就结尾来说,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2)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答: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的形象更丰满。(3)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 【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答: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4)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5)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让人回味无穷等。 五、情节的手法 1、XXX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一)情节叙述手法 & 叙述视角及其优点: ①有限视角:即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讲究隐藏作者的意图,故意留下一些环节让读者推理、判断和评价,调动读者参与到情节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无限视角:即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作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进入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情节结构手法 1、悬念,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2.人物形象 一、分析形象作用 1、人物形象 ①小说创造XX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②小说又写到了XX(次要人物),请分析其作用 ③请简要分析文中XXX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2、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①表现主题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体现社会意义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3、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是衬托主要人物和起线索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使故事情节融合,线索贯穿全文。 ②侧面烘托,突出主人公的品质,表达作者的褒贬,主人公更鲜明。 ③渲染气氛,为主人公活动提供具体环境,奠定向上、向下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主题,增添小说艺术感染力。 4、三个角度分析“我”的作用 ①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人物,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②从人物塑造看,“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的塑造主人公形象。 ③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有助于揭示作品主题。 5、物象 ①小说以XX(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多次写到XX(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6、 分析物象的作用 ①“自身作用”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组成部分,有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 ③“人物作用”从哪个角度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④“情节结构作用”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形成线索等 ⑤“点题作用”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三要素——3.环境 一、分析概括自然环境 1、文中XX季节的XX特征 2、表现XX的地域风景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缓和/增强文章的紧张气氛 6、反映、暗示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 7、有利于情节的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 8、为后文与环境有关的情节作铺垫 9、前后多次描写……(自然环境),成为行文的线索 10、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1、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12、暗示人物的心理转变 13、象征、暗示人物的命运 14、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多为悲剧性) 15、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文章主旨 二、分析概括社会环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 3、揭示主人公所处的(复杂/简单)的社会关系 4、交代人物身份(内因)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5、揭示社会本质(好/坏),揭示(赞美/贬斥)主题 三、表现手法总结 1、细节描写 (艺术效果:①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暗示影射) 2、白描 (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答: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3、象征手法 (答: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对比手法 (答: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答: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欲扬先抑 (答: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7、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铺垫悬念 (答: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9、伏笔 (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0、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答: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1、广义的表现手法也包括叙述、描写、构思等语言运用的技巧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27ad6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