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老师您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静夜》。 一、说教材 《静夜 》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有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该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和寓言。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想。学习这个单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这些虚构的故事和景象委婉的反应现实,揭露鞭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追求真善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忧国、爱国以及对光明无限向往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①能对作者郭沫若做简单的介绍;②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能理解联想与想象在诗歌中是如何运用的,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德育目标:能体会诗人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情感。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的三个维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首先是对诗歌的整体感知,然后具体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及其情感,最后体会想象力在诗歌中的运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难点是:理解想象的作用并培养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点拨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可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此外还有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①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②探究内容,理解诗歌意境美。③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以前我们学习了古诗《古诗静夜思,我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静夜思》所表的感情就如诗人在诗中吟唱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故乡是李白对静夜的沉思,那么我们今天去看看另一位诗人郭沫若的《静夜》,他又将为我们描绘一个怎么的情感世界?)此导语以学生背诵诗歌开始,能快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以提问结尾,激发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环节2 介绍有关资料 首先,介绍诗人,体现了在解读文学作品中“知人论世”的观念;介绍时代背景,有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环节3 指导朗读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活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在诗歌的解读中朗读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安排先放音频,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正确的朗读停顿、语调和节奏 ,不仅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氛围,还能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然后在解读每段诗歌时朗读一遍,最后在整体读一遍,层层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环节4解读诗歌 在这个教学环节用以下问题,提问、解答让同学们围绕问题探究领悟诗歌的中心思想及意境美。把解读两段诗歌作为重点,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作为难点。 ①先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回答第一节写的是哪些真实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②再齐读第二诗节,看看写了哪些景物?与第一节的写景有什么不同,这些景物有展现了怎样的特点?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③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能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孤独地对月泣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美丽时刻 天上的鲛人为什么哭泣?请你想像鲛人泣珠的情景。 ④总结这两节诗歌的内容,写景的特点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⑤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读思结合,边读边思考诗人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联想和想象在诗歌的运用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把握,要在反复涵咏中去理解。 ⑦总结:联想是根据看到的一样事物想跟它相关的事务,具有寄主性,依附性;想象则是没有限制的发挥,是看到一样事物把它想象成其它事物。 环节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静夜》这首诗,首先对诗人做了一个了解,其次对诗歌作了全面的理解,最后着重学习了联想与想象在这首诗歌中的运用。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环节6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反照联想与想象示例写句子),这也是培养写诗歌以及其它文体一种常用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静夜》 郭沫若 一、诗人简介 二、写作背景介绍 三、诗歌解读 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幽静→忧伤 写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思乡 四、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联想→天河→鲛人流珠 五、作业: 示例(1)联想:钢笔→月亮 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 大海→小狗 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 人一木星; 电脑一垃圾。 (2)想象: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请你也试试就下面的事物进行想象:1、刚开的牵牛花 2、月亮映在水面上 3、人生追求的理想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4b34450740be1e650e9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