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大学生,网络]浅谈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几组关系及思考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几组关系及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爆炸与言论的极大自由传播。大学生作为青年主力军,网络参与度也是居高不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大学生本科占比11.5%。典型社交应用使用率上看,微信朋友圈达到78.7%,QQ 空间达到67.4%,微博达到34%,这些常用软件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学生与网络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寻求矛盾突破点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与大学生主观能力、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这两对关系出发,寻求矛盾突破点,探讨大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的问题。 二、网络舆论与大学生主观能力关系的探究 网络舆论是依托于网络平台,各抒己见形成的一种现象。需要参与话题讨论、发表自由言论。因此参与过程中需要参与人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判断与积极思考。 但是舆论形成过程中本身伴随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影响,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使认知失调,容易出现舆论一边倒的倾向。例如微博中出现的水军,就是抓住了大众的从众心理,从而达到炒作、引导舆论的作用。2015 年,青少年微博用户已达5200 万,且处于全天活跃状态,大学生占据主力位置。因此,就如何减少从众心理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力至关重要。 从德国学者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效应角度分析。观点少数派容易沉默,从而造成双方观点实力悬殊,差异逐渐拉大。网络平台的公开性,大学生在参与话题讨论时,比较在意其观点是否被认可。这些都会使舆论出现一边倒倾向。在话题参与中,大学生的主观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动摇。因此大学生的主观能力培养对于参与网络至关重要。 主观能力培养要从明辨是非能力、信念、判断能力等多方面展开。通过主见的提高,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话题中能够增强判别能力,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各抒己见效果,而非仅仅单一舆论,缺乏观点的辩证性、独到性。大学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培养主见。通过案例分析、观点辩论、参与实践等多种方式,逐渐提高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对事物形成自我认知,而非一味从众。 三、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关系 网络具有事件放大的属性。由于一些因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区别于传统的传播媒介,现代化的传播伴随着诸多问题,那么参与网络话题讨论的人群的文化素养对于舆论导向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由于参与的人群不同,网络平台的氛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微博热点侧重于新鲜事、娱乐八卦;经济论坛侧重经济问题的研究讨论。参与人群的文化素养、理智思维的不同,致使两者平台形成的言论导向截然不同。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中,其自身的知识水平、三观的成熟度以及面对超负荷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都会使其对舆论事件达成一定的认知。因此,大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十分重要。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不仅仅通过课程的学习,还需注意平时的积累。多阅读、多参与社会实践来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理性思维。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参与中,规范自身言行,理性参与网络。 四、大学生应正确参与网络舆论 大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应正确客观看待网络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主见判别,用素养规范。以理性态度参与到网络讨论中去。对于社会事件,要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要一不小心成为恶意营销的推手。大学生应根据客观事实理性思考,不要成为网络暴力的推手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随意批判不了解的事物。面对网络舆论,应取其精华,用素质、法律意识约束自身,学会从众多信息观点中提炼吧,从而形成有效、有意义的意见互动。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无法逃避、无视网络的存在,但也不能一味淹没在爆炸的信息中。寻找适合自己参与的网络平台。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它的出现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绝非要占据我们的全部生活,所以别让网络舆论左右大学生的生活。一场场毫无营养的语言狂欢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丧失的机会成本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计量的。所以大学生应理智、适度地参与网络讨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534349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