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 理想型(ideal type) 2. 异化劳动 3. 社会运动 4. 交易成本 5. 风险社会(risk society) 1. 集体意识 2. 分化/整合 3. 文化自觉 4. 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5. 主我(I)与客我(Me)(米德) 6. 劳动(马克思) 1、嵌入性 2、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 3、理想类型 4、抽象劳动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乡约 2、模式变项 3、拟剧论 4、祛魅 5、精英循环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简析建构主义及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 2. 简要比较帕森斯的“一般理论”(general theory)和默顿的“中程理论”(middle-range theory)这两种理论建构策略。 3. 简要对比分析全球化与本土化。 1. 简述涂尔干在《自杀论》中对自杀的社会原因的分析。 2. 结合吉登斯的相关理论,简析现代性对社会科学的可能影响。 3. 简析阿隆(Raymond Aron)在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寻求界限的尝试。 4. 简述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别以“阶级”(马克思)与“地位群体”(韦伯)为基础对社会群体进行分析的不同路径,并加以比较。 1、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 2、简要总结G.H.米德的理论贡献及其直接影响。 1、现代社会理论与后现代社会理论关于“理性”观点的根本分歧。 2、简述对“新教伦理命题”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里没有(西方)个人主义和与之相对的团体观念,而只有“自我主义”和与之相关的“富于伸缩性的网络”或“社会圈子”(《乡土中国》)。费先生的这一看法可谓入木三分,请回答他是怎样阐述和说明的。 2. 一般认为,启蒙理性(或现代性)必然导致一个对待个体更文明、更人性化的态度,但福柯却指出这种启蒙理性实际上是使个人被规训和控制上升到一种更高的程度。福柯这样说的理由何在,他是如何论述的? 1. 论述布迪厄的符号资本概念的理论内涵及其对社会分层分析的主要影响。 2. 试分析韦伯与涂尔干彼此对立的社会学方法论途径。 1、丹尼尔·贝尔认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兴起有两个源泉:一个是神学上的[宗教上的],一个是制度上的”。你是如何理解贝尔这个观点的。 2、“卡理斯玛”(Charisma)是韦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在其支配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和有关印度、中国等研究中都有出现。试总结其含义,并选取它在韦伯社会学中的某一具体应用,谈谈卡理斯玛对于秩序(order)的动力学意义。 1、结合阿尔弗雷德·舒茨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之批判,论述他对社会行动理论的推进。 2、涂尔干将未分化社会里基于个体相似性的团结称为“机械”团结,将基于个体差别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而滕尼斯则视传统的“共同体”关系为有机的,视现代的“社会”关系为机械的。试比较涂尔干关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mechanical / organic solidarity)”的区分与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社会(Gemeinschaft /Geselschaft)”的区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94f558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