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理论一Y 理论 麦格雷戈认为,有关迎塑里和人鲍互为的假设对于决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不同的管理人员之所以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假设是不同的。他经过长期研究后,在1957 年n 月号的美国《 管理评论》 杂志上发表了《 企业中人的方面》 一文,提出了著名的‘, X 理论一Y 理论”,并在以后的著作中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X 理论 麦格雷戈将传统的人们对人性的假设称为X 理论,并将这一观点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 2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 ( 3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 合的,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互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 4 )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 5 )大多数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 6 )大多数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与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傲。 ( 7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X 理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的性恶论十分类似,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二)Y 理论 基于X 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Y 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 1 )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大多数人愿意工作,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 ( 2 )大多数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甚至是对人的一种威协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 3 )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不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 4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 5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 6 )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但是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Y 理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十分类似,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管理的方式方法必然也会不同,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不再是监督控制,而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达到自己的个人目标;同时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麦格雷戈认为Y 理论比X 理论更优越,因此管理应当按照Y 理论来行事。但是后来,约翰· J · 莫尔斯(John J . Morse )和杰伊· W · 洛尔施(Jay W . Lorsch )这两位学者经过实验证明麦格雷戈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他们于1 970 年在《 哈佛商业评论》 上发表了《 超Y 理论》 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超Y 理论”,对麦格雷戈的X 理论一Y 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 )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要加人企业组织的,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愿意在正规化、有严格规章制度的组织中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和更多的责任,需要有更多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2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习业达过箩理友式丝鬓韭是圣考的。对上述的第一种人应当以X 理论为指导来进行管理,而第二种人则应当以Y 理论为指导来进行管理。 ( 3 )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目标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考虑,不可能完全一样。 ( 4 )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激起员工的胜任感和满足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按照超Y 理论的观点,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b8658302d276a200292e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