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诗中的文化特征——文人的崇侠尚武精神

时间:2022-07-21 21:1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唐诗中的文化特征——文人的崇侠尚武精神

作为当时一个世界性大帝国,唐朝的文化呈现出容纳百川的雄伟气势。生长在这个时代的文人,其文化的心理自然也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其中,文人们所体现出来的崇侠尚武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特征,这也成为中国文化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唐诗中会出现这样一种崇侠尚武的精神?这种精神怎么在文人身上体现出来?唐诗中又是怎么表现出崇侠尚武的文化特征的呢?这里我们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唐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境战事频繁。这无疑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在长期的拓边、固边战争中,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广泛交流,北方少数民族尚武豪侠的精神气质也随之渗透进中原,波及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玄宗时代,拓边主将多为胡人,异族文化的传入在此时达到极盛。唐代政治清明,思想开放,封建礼法的束缚相对松弛,此时的文人更强调个性自由和自身的价值。代君王也崇侠尚武,他们对侠士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外还有一个原因,唐代的武术也进入成熟阶段,这里可以看杜甫曾作的一首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写成舞剑的气势。诗人看到了公孙大娘弟子所表演的剑器舞,然后回忆自己童年时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舞蹈。说明当唐玄宗初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内外教坊独享盛名的情况。

第二,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崇侠尚武是沉潜在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中的精神成分。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唤起了潜存在文人心中的这种精神因素,并使其发扬光大。崇侠尚武的英雄气概,成为当时潜存在文人心中的这种精神因素,并使其发扬光大。崇侠尚武的英雄气概,成为当时文人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如杜甫《遣怀》中就赞扬了侠士的气概:“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义。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第三,唐代文人身上都具有强烈的侠者气概、粗犷的性格。唐代的豪侠之士比比皆是,他们虽然也有隐居山林的经历,如岑参隐居蒿山,李白隐居岷山,但那只是他们积蓄力量的一种手段,任侠使气仍是他们精神的重要一面。如如高适性格拓落,不拘小节;王昌龄疏放豪爽;王翰恃才傲物,行无拘束;王之涣少有


侠气,常与五陵少年击剑悲歌。这里具体举李白的例子,他生于胡地,当地的文化塑造了他的性情。他少年时喜欢舞枪弄棒,学过剑术,经常结交侠士,有任侠之风,曾为了抱打不平,手刃数人。随着年龄增长,他这种狭义之气虽然有所减少,可对侠客义士仍由衷赞赏。他在《侠客行》中勾勒出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流行”的侠客英姿。

第四,唐代文人对侠的赞美和崇尚,更多的是由于他们在侠的身上发现了一种游离于正统之外、不受礼法约束、天马行空的生命形态,而这种自由的生存方式正是他们所缺少的,也是他们渴慕和追求的对象。正是因为如此,李白在《行行且游猎篇》才道出:“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帏复何益。”他在《少年行》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李白渴望的这种自由的身份,是唐代众多文人共同的心理追求。

第五,唐代文人的崇侠尚武精神和报效国家、成就个人功业的理想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具有浓烈的济世情怀,是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岑参的《送李副使赴赴碛西官军》中“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王维的《少年行》中“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李贺在《南园》的“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表达了当时文人们的心态,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可见,这些诗中迸发的是无限的英气和奔腾的狂想。

第六,唐代文人在战争中表现自己的豪侠壮志的英雄本色。一些未及第或第而未仕的文人,往往投身幕府,驰骋于边塞沙场,试图在马上建功立业,高适、李白、王维等很多文人都有幕府的经历。高适的《邯郸少年行》中写成了“游侠子”的狂放和气派,其豪迈英武之概,壮浪纵恣之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充盈着诗人知音难觅的怅惆,功业难成的愤懑以及对现实的强烈针砭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同时,感情的激流也由前面的飞逸转入沉实,增强了诗歌的顿挫之力。

第七,诗人们以一种侠士豪气看待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摧残,内心是激愤的。这是一种宗教式的情怀,是佛教的“大慈大悲”和儒家“仁”相融合的产


物。如王昌龄《塞下曲》第二首写道“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写成了触目惊心的场景,表达了非战的思想。杜甫在《前出塞》中告诉人们对敌作战要以机智取胜,接着却对敌方死伤惨重深表哀悼:“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对人生命的普遍关注,体现出的是真正的侠者风范,许这正是唐代文人侠士豪气的魅力所在。

第八,归隐思想也是唐代文人侠文化的一个侧面。崇侠尚武精神的主流是入世的,但也有出世的因子。李白《侠客行》中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写出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选择归隐体现出侠所受到的佛家“空”、道家“虚无”及士大夫“功成身退”思想的综合影响,其中道家所占的比重要稍大一些。

综合以上所述,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唐代文人的崇侠尚武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精神现象,透过文人们笔下的唐诗,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崇侠尚武的文化特征,更好去领略大唐文化的风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cfd15ebe23482fb4da4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