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作为幼儿非遗启蒙教育的理论价值探析-最新资料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剪纸作为幼儿非遗启蒙教育的理论价值探析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民间剪纸浓缩了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精神,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活化石”[1],是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代表。民间剪纸具有教育、审美、认知、娱乐等多种功能,开展以民间剪纸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是幼儿园发挥文化传递功能的有效途径,将幼儿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剪纸启蒙教育的教育学理论价值 美国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应该“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应该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2]从杜威的经验论课程观中可以看出,课程应该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和生活出发,教师传递给幼儿的知识不应该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必须尊重儿童的发展和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开展民间剪纸启蒙教育则正好符合了幼儿的生活实际,是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二、民间剪纸启蒙教育的心理学理论价值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是有不同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而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主题和客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学前艺术教育资源中对民间剪纸的开发和利用,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的,是幼儿能够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开发民间剪纸艺术资源将主要从探索幼儿学习动机、好奇心、兴趣点着手,通过欣赏、游戏、操作、娱乐、交流等形式,摸索有益于幼儿学会思考、想象、创造、探究等个性综合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3]。日本医学专家也指出:“如果要培育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使他锻炼手指的活动,由于手指的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促进全部智能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需要各种折、剪、刻等组合动作,都是精微细致的指尖活动,因而是锻炼手指、开发智力的良好途径。 1 / 2 三、民间剪纸启蒙教育的民俗学理论价值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它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它具以下几种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维系功能[4]。民间剪纸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其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含义恰恰是具有的民俗“共性”和“完整性”特征的。作为一项民间民俗文化,民间剪纸具备的民俗学这些功能都是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得到具体实现的,同时所有这些功能及相关理论也都为民间剪纸在学前艺术教育资源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四、民间剪纸启蒙教育的生态学理论价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问题学前儿童启蒙计划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会受到其所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理论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朱家雄教授提出:“人的发展是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与文化不可分割。”[5]。民间剪纸启蒙教育正是基于幼儿当前所处的“生态环境”,是能够找得到民间剪纸与幼儿艺术教育之间的切合点的,也是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最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注重民间剪纸与幼儿教学互动、主题环境的紧密联系,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民间剪纸艺术与学前艺术教育的生成课程目标,将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置身于这种“生态系统”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总之,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质朴的民俗气息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学前艺术课程资源探索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开发价值。民间剪纸作为幼儿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和传承与幼儿启蒙教育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既充分利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所蕴含的各种教育价值,又利用了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促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47edd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