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达人识元气,变愁为高歌 作者:阎立钦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07期 编者按:唐代是诗歌的朝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唐代是开放的王朝,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唐人的视野、胸襟比前代更加开阔。广泛的社会生活、复杂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得以体现,唐诗也因此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李白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酣畅淋漓的强大气势,杜甫沉郁顿挫、千回百转的情感表达方式,分别形成了各自诗中不同风格的美。诗人在诗中述说着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幸福与痛苦、觉悟与迷惘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通过艺术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这些在客观上为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唐诗提供了依据。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诗足以怡情。古典诗歌形式短小精悍,适合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内容又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悠远深邃的意境能平复人们浮躁的心。 阎立钦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学者,有着深厚的跨文化背景,长期从事文学和教育科学研究。他在研究中尝试将心理健康知识的介绍与唐诗所表达的相关概念巧妙融合,从一个全“心”的角度来解读唐诗,并从中使读者感悟心理健康的要义。本刊将从2009年7月开始在“专栏”中推出阎教授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心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从心理学来讲,指的是平静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虽然强度并不高,但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但带有弥散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心境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分。积极的心境会使人振奋乐观、朝气蓬勃;消极的心境会使人悲观失望,痛苦不堪,甚至引发内脏器官、内分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心境作为情绪的一种状态,和情绪一样,其产生的最主要的基础是需要。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精神需求。追求并实现这些需要是人的本能。它们既是人生存的前提,也是人发展的动力。任何一个人都会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去满足这些需要。但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却很少有人能够获得全部的满足,这也就成了人们心境好与坏、苦与乐的根源。 对于个人而言,有一个如何应对社会现实调整心境的问题。从心理学来讲,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有赖于认知评估的作用。同一事物,由于认知上的差异,对它的评估就可能不同,而评估的结果往往影响着心境的好坏。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从而产生不同的言行,出现不同的结局。以积极的心境去应对环境是健康人生的标志,也是人生存发展的智慧。 中唐诗人孟郊有一首《达士》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3002c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