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文化解读 作者:任小青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4期 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其绚丽恢弘的场面感、真实丰富的历史感、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成为大众常谈常新的影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过去许多影评者对《泰坦尼克》的艺术性、拍摄技术、叙事模式等等进行过深刻的点评。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对该片进行批评。 一 《泰坦尼克号》在1997年一上映,立刻引起无数少男少女的追捧,成为特别受欢迎的影片之一,许多从未走进电影院的人也争先恐后的购票,看完这部影片会产生深深的共鸣,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笔者以原型文化批评对该部电影就行解读。 人类学家弗莱曾给原型下了一个定义:“原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荣格也指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了许多原型,如出生原型、死亡原型、上帝原型、再生原型等等。这些原型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无法磨灭的。每当这种原型出现时,都会唤起人们的共鸣。 毫无疑问,《泰坦尼克号》取得如此高的上座率,与其剖析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主题有关,那就是爱情原型与生死命运原型。 文学即人学,而表现爱情就是文学中最常见的题材。在露丝与杰克的爱情故事中,编者在故事中添加了许多偶然的因素,让故事变得更加离奇曲折,然而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是影片中所反映的爱情与阶级,爱情与财富关系这些东西。首先,爱情与阶级的关系,往往是言情小说所共有的东西,该影片也不例外,故事男主角杰克,父母早逝,是一名流浪画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甚至登上这艘豪华邮轮的船票也是通过赌博赢来的。而露丝则不同,她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是一位贵族小姐。但是因为爱情,二人不顾阶级地位的悬殊,不顾道德舆论结合,本来就是一段传奇故事,难免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其次,在该影片中也反映了婚姻与物质财富权利的关系。这就涉及到影片中的另一人物卡尔,他作为一个钢铁大亨之子,将会继承家族庞大的财产。他显然就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露丝的母亲将露丝许配于卡尔,一者是想改变家族破败的命运,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卡尔的财富。在他们看来两人的结合正是“郎才女貌”。但是露丝早已厌倦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傲慢、空虚,她感觉她的生命摇摇欲坠。最终,她并没有听从她母亲的建议,为了金钱出卖自己,而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能给她带来生气的杰克。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就是一种“白日梦”,而这部影片也正反映了观众的心声,为那些被社会地位、财富权利所困的有情人提供了精神安慰。 生死母题也在该影片中得到了的应用。在《泰坦尼克号》中生死命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弗洛伊德在其《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写到“本我”是最原始,最无意识的冲动,是一切动物本能的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受直觉系统调控下的“本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保护生命在本能的泛滥之中遭受灭顶之灾。而“超我”代表一种良心,按“至善原则”行事,呼唤“本我”回归到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之中。在影片中,这艘巨轮取名为“Titanic”意为巨大的,无可匹敌的意思。它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掌控自然的能力空前争强,也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与野心。在笔者看来,这艘巨轮从某种意义上正代表着人类的“自我”,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想要挣脱自然规律的束缚,是人类征服欲的象征。而“冰山”则是“超我”的象征,代表了自然的最高力量和最高原则,要求一切“自我”的东西,要服从“超我”的约束与控制。否则,将会为“自我”带来无尽的灾难。泰坦尼克号撞击了冰山,正验证了这一点。而这艘船的最高指挥者船长则是人类“自我”的象征,“本我”诱使“自我”盲目自大,目空一切,追求快乐原则,然而“超我”又让他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按社会现实原则办事。船长在明确的得到其他船只所传来的冰山预警信号,但仍然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自我”的覆灭,使泰坦尼克号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泰坦尼克号的覆灭为人类的盲目自大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它的覆灭,让我们去深思,人类能否仅凭技术的先进,就可以轻举妄动,为所欲为。 还有,一艘巨轮无疑是一个现实社会的真实缩写。在这艘巨轮即将沉没之际,船上的人们面临生死的境况下,船长、船员、乐师谱写了了一曲人性的赞歌。船长在关键时刻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表现以及船员尽职尽责的坚守岗位的行为都让人感动。乐师和牧师在此刻并没有慌乱,而是奏起了安魂曲,直到最后一刻。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紧要关头,船员们提出了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的口号。这样的行为,显示了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扶持弱者的崇高精神。在影片中,当然也出现了像卡尔一类无视弱者,甚至关键时刻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自身利益的自私之人。他甚至想通过向船员行贿获救,然而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水手将他的钞票扔了一地,并告诉他“再多的钱也救不了你”这一情景,引起了观众深深地共鸣。因为它彰显了人类社会即使在最危急的关头,也不忘记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与勇气,这也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二 文学活动一旦进入资本运行的社会就变成了艺术生产活动。当然电影作为特殊的艺术品也不例外。艺术产品往往具有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属性。作为一种商品的艺术产品,生产者为了以获得最大利润,不得不去迎合大量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这样的话,艺术产品的艺术价值难免就会下降。法兰克福学派就要求捍卫真正的艺术,以保持艺术的“自律性”,霍克海默认为,大众文艺是资本运作的结果,“这种经济需要阻止了对每件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的追求——即对艺术作品本身自律需求的追求”作为艺术消费品的《泰坦尼克号》,无疑有许多地方破坏了艺术的“自律”。 首先,当巨轮沉没的时刻,观众更多的看到的是杰克和露丝如何爱得死去活来。而对其他芸芸众生都会忽略不计,观众的全部同情心都被引导在了杰克与露丝的小情感中了,泰坦尼克号仅仅充当了二人爱情的道具,这是不是一种艺术的误导呢?观众为了看杰克对露丝的一往情深,却对海里漂浮的无数尸体毫不顾及,观众的怜悯心又一次被误导了。在这部影片中,杰克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露丝的情感戏是该片的重头戏,由于过度的渲染,导致了观众的同情心和怜悯心的释放发生了错误的位移,这不能不说是对影片整体艺术把握的失误。 其次,泰坦尼克的沉没震惊了世界。影片制造商花费巨资重新复制这艘豪华巨轮是想要让观众从它的沉没悲剧对观众进行一次启发,进行一种警示。那就是如果人类一味的崇尚科技而不加以限制的话,必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显然影片并没有取得这样的效果,当观众目睹了泰坦尼克的奢华以后,激起了对科技的无限敬仰与崇拜,目睹了泰坦尼克的雄壮后,激起的是对自然更强烈的征服欲。泰坦尼克的悲剧引发的感想,在这里又一次发生了错位。 还有,《泰坦尼克号》为了满足好莱坞观众的“大团圆”心理模式,在影片的结束时,又一次的刻意削弱了剧片的悲剧意味。那就是让露丝和杰克在豪华巨轮中的盛大场面中梦幻般的再一次会合。显然这是制片商有意为之。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影片为了塑造让杰和露丝的爱情,不惜将卡尔的全部优点都给删除殆尽。将他刻画为一个骄傲自大、崇尚暴力、自私自利、没有抵抗压能力的人,最后在经济大危机中,卡尔饮弹自尽。这显然是导演想让杰克和露丝爱得合理化而有意为之。 总体而言,《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该片成功的借用了原型文化中的爱情母题和生死命运母体感动了无数观众。然而它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却是以牺牲其艺术性作为代价的。 参考文献 [1] 弗莱.批评的解剖[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 [2] 荣格.荣格文集(英文版)[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70ad0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