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柳”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时间:2022-04-09 21:12: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诗宋词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摘要:在文人诗歌创作中,意象作为一种寄托诗人情感和意志的客观物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个意象往往可以包含多重感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一直是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的重要方式。作为诗歌中常出现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也拥有不同的内涵,这同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作家的不同的经历和主观感情密切相关。 关键词:意象;诗词;柳;主观感情



中国自古以来创作讲究含蓄美,尤其以诗词创作更具有代表性。而且诗词篇幅较短,要在有限的字数中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内容的概括性要求就极为重要。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诗词创作就非常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无尽的感情。

中国人历来喜欢折柳寄情,柳意味着送别,意味着相思,意味着希望,因此柳成为文人抒发满怀情感的最佳选择,成为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有不同的含义,作者赋予它丰富的意象。本文旨在针对唐诗宋词中出现的的意象,归纳分类总结,将这一意象蕴含的深厚的内涵更加具体化,系统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文人创作时的心理变化,体味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 一、诗词创作中的意象

提到诗歌中意象的出现,首先要考虑意象的起源。意象的出现其实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些创作方法的使用。早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到过: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认为,这是驾驭情思最主要的方法,也是谋篇布局的要点所在,。

意象在诗歌中主要以自然意象的存在为主,最典型的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前三句是由九个名词构成,在诗歌独特的形式下,简单的名词组合变为了全诗最有特色的意象,尽管简单,却能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浓重的思乡之情。

除此之外,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意象的出现最主要的是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意象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意象在诗词中起到的最直接的作用是改变意境,比如春燕意味着春意盎然,就使意境的主题是阳光愉悦的,如果诗词中出了秋雨,那么全诗的意境则变得凄凉悲伤。 二、的意义

柳是种在池塘边,喜阴耐湿的落叶树种,叶子狭长,纸条柔韧,柔荑花序内有雌雄同蕊的花,木质结实而轻。用途广泛,比如做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垂柳等还可以作为观赏木。与柳树有关的事物有很多: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一样的浅黄色;柳巷,植柳的小巷;柳浪,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等。

柳树也有别称和典故。杜甫诗云:漏泄春光有柳条。因此柳树又叫漏春和尚堤柳堆烟,意思是触发往事如烟,因此常用来抒发兴亡之感。除此之外,还包括章台柳等典故。 三、柳的分类及其内涵

柳是唐诗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因为柳自身的特点,因此意象本身也有许多意义。

一是柳的美感意象。柳树枝条细长柔软坚韧,在春天,柳树柳絮纷飞,长出浅黄色的新叶,娇小,柔弱。因此,柳给人的美感,是细腻、美丽、柔和、温暖的,代表着希望,在写柳的诗词中,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清新。

比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出现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诗人用极为精炼的笔墨,描绘了清晨的绚烂阳光和梅条柳枝的绿意,表现了春日的生机活力。


又如温庭筠《利州南渡》: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解舟离去的行客,柳下歇息的路人,诗人描写了渡头日暮的景物,自然清新。

二是柳的愁绪意象。柳树春天柳絮飘摇,让人徒增伤感,春去秋来,柳絮纷飞中又牵连出愁绪的婉转缱绻绵远,让人浮想联翩。初春凄冷,在看着随风飘摇的柳枝,让人顿生漂泊凌乱之感,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比如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新蒲本是美好充满生机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昔胜今衰的对比,表现了对国事衰败的哀伤。

刘长卿《新年作》中: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诗人被贬偏僻孤远之地,在新年的春风里,感叹只有猿鸣和江柳陪伴自己,心情抑郁黯然。

李清照在《永遇乐》中也表现过这样的感情: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诗人借染柳烟浓之景,呈现出一副衰颓憔悴气象,以此来表现宋王朝的衰败。

三是柳的离别意象。柳的读音谐音,因此我国古代历来就有借柳树来表达离愁别绪的常见意象。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描述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

折柳是汉族的习俗,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岸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因此灞陵桥也常常暗示着离别。

最有名的的借柳表离别的唐诗是王维的《渭城曲》,他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中的柳,就直接被诗人用来表达了离别之情。

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岸的柳树衬托离别的情绪,令人不由伤感离别,表达了诗人同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是柳的富贵意象。唐代宫廷之中常常栽种柳树,因此柳树通常还代表着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

比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描写的场景: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因唐代时宫内多种植花柳,诗人以自然景物衬托朝仪,凸显了朝仪的庄严威风,使全诗清新脱俗。

王维《洛阳女儿行》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不过不同的是,王维诗中提到的是为了讽刺: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诗人通过对洛阳女儿的奢侈生活描写,讽刺那些封建官僚一朝得宠,身居高位,就纵情享乐的无耻行径。

五是柳的闺怨意象。在古代,杨树代表男人,柳树则常常表示女子,在诗词中尤其以宋词更甚,柳树常常是独守空房的妇人表达闺房哀怨或思念恋人的感情。

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描写的情景: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章台本是离别思念的典故,这里表现了深宅少妇伤春怀人的怨情。

再比如他的另一首《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独守空房的思妇泪眼朦胧,如柳絮般的思绪令人心痛。

宋词中借柳来表达感情的作品非常多,这与当时这种文学形式的兴起密切相关,市民生活的丰富,使得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增多。

六是柳的田园意象。柳树往往长在郊外溪边,因此对于古人来说,柳树常常带有闲适烂漫的田园生活的气息。尤其是久经官场沉浮的文人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内心向往的


生活。

比如韦应物的《东郊》中描写的景象: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诗人清晨来到郊外,看到周围的景色顿觉神清气爽,最后直抒胸臆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希望以后可以摆脱官职,过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唐诗宋词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它的内涵及其丰富,无论是折柳表离别之情,还是表示春天的希望,都是诗人创作时的重要抒情工具,达到了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蘅塘退士编,艳齐注释,《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上疆村民编,艳齐注释,《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部,《现代汉语词典》[J],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刘森(1996-),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在读,2018级汉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e8c2ab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