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美学意蕴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 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志,有隐响的美:三类是写景诗同,借景抒情,有自然 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关;五类是行旅用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关。一首诗词充满美感, 给人以美的启迪,具有丰富多彩的美感的唐诗宋训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最 好的教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的一字一句支离破碎分析唐诗 宋词的方法,从一个新的美学的角度来诠释它。 一、唐诗宋词是最得占典美学之精髓。魏晋美学的王强曾在《周易略例。明 象》中日:“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著言。言 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此话道出了中国 古典美学最注重且最基本的概念是语言、形象、意蕴,并言说了文学欣赏的最高 境界是忘我之境。这种境界说在唐诗宋词中体现得最多最妙。有关古典美学的相 关范畴:境界说、的味说、表现论、创作论、情趣说、欣赏说,都能在唐诗宋词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阐说。如崇高的牡阳之美是古典美学很早就有的一个概念,这 在很多唐诗宋词中体现出来。 中国古典美学很推崇“虚静”之说,透露出浓浓的庄禅寂然之境。这类作品 不胜枚举。现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为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明显地有种清幽忘我、空寂超然之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古 人对曲折美、摇曳美的一种全新体验。唐诗宋词最大的特点体现以有限形式表现 无限内容,以瞬问表现永恒的意蕴美。这正体现了庄禅美学的“万古长空,一朝 风月”的境界。 二、唐诗宋词是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最好教材。唐诗宋词一般有严格 的形式规定。象七言排律,全文只能56个字,共8句,每句有平仄要求,颈联 要对仗。词也有形式上的规定。这样从外观形式看,体现整齐、对称、反复、对 比的形式美。 在欣赏美的时候,人对审美的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活动,都体现出人们 在追寻和发现的过程中得到无穷乐趣。唐诗宋词很讲究意境的构筑,讲究“不着 字,尽得风流”的情景交融。象山水诗优美的意境;田园诗恬淡的意境;边塞 诗崇高悲壮的意境;宋词豪放派旷达、壮美的意境;宋词婉约派隐晦、凄美的意 境;悟道诗超然灵妙的意境等。对形形式式的唐诗宋词的意境,通过我们的感觉、 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给我们以审美的陶冶、净化心灵,培养我们的审美情 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文只字未提游子的思乡悲哀,但三组景物 无不隐含此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水乳交融之境,九个名词意象组合又休现 一种诗意妙然之境。 三、唐诗宋词渗透着音乐、绘画多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唐诗宋词都可以配上 与之相吻合的曲调,可以配乐而歌的,唐诗宋词都是很好的歌词。其平仄相间、 抑扬顿挫体现音乐美。唐诗宋词声音节奏的轻重缓急,画面节奏的疏密散紧,情 感节奏的起伏开沉无不给人以乐感之美。朗读首诗就是唱一首歌,古代的诗人 都会吟诵诗歌的。唐诗宋词与绘画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诗词外在形式的对称体现 在绘画构图的透视,诗词描绘景物体现在绘画构图的色彩渲染,而色彩往往是情 绪的再现。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强烈的形象感、色彩感在诗与画中总是相 通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黯,/口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汇南?”这个诗可以绘成“副色彩鲜美的山水画。 四、唐诗宋词木身就记录了作者的审美观照。观照,是哲学、心理学的专用 术语,是指通过感性直觉直接达到理性本质内容的把握的一种心理过程。而审美 观照对于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 理解的感受方式。唐诗宋词的作者很多就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体现这种感受方 式。我们何不按图索骥来领会?这也是条捷径吧! 唐诗宋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许多著名人士都从中得到陶冶、 熏陶,吸取养分。当然吸取营养的途径是很多的。鉴于上述四个方面,我们从美 学意蕴上来解读唐诗宋词这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条从根本上来解决吸收的办法, 平时我在教读唐诗宋词的时候,就是这样尝试的,效果很不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054c30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