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同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利振锋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5期 浮躁不安、物欲横流充斥在当代社会,也深深影响着本属一片净土的校园,让这净土上的莘莘学子浮躁不安。面对这些,教育应责无旁贷。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回归平静。笔者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通过对古诗佳句的赏析,让学生吸到沁人心扉的清新之气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还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文字中倾听到人物的心声,触摸到人物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深地吸上一股清新之气。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平。笔者在教学《诗经》的《关雎》时,一开始,就和学生一起探究,以一条什么主线来赏析这首优美的诗歌。不一会,就有学生回答:“老师,我认为这首诗歌可以用‘美’和‘情’两个字来贯穿赏析全过程。”笔者很诧异该生的敏捷,让他继续说下去。“‘美’写了窈窕淑女的美,‘情’写了君子好逑的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女生站起来,娓娓道来:“《关雎》这首诗,用‘窈窕’写出了少女的美,而一个‘淑’字,不但写出了这个女子的文静美丽,还写出了她的善良,美丽又善良才是吸引君子好逑的原因。”这个女生刚说完,全班都会心地笑了。另一个男生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我认为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句诗写出了境美人美。一个‘流’字,用得极妙,使全篇熠熠生辉,它写了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看到这水边劳动的优美的身姿,君子更增添了对少女的思慕和爱意,这种思慕和爱意使他如痴如醉,以至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甚至幻想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个男生刚说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应势而导:“《关雎》这首诗流传了两千余年而不衰,并对后世文学和爱情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真切地表达了率真、纯朴、健康的情感,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一边听配乐的《关雎》诗朗诵,一边在大脑中想象诗中景美人美情深的情景。”学生都闭上眼睛享受起来。在美妙的余音中,笔者接着说,追求美好纯真的爱情,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这也是诗人家国情怀的体现。 美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意境美。在美文佳句的赏析中,用美来滋润和熏陶学生的情感和智慧,陶冶其情操。 二、通过对人物情怀的评析,让学生吸到荡涤肺腑的博大之气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对课文中的人物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才能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在古诗教学中,笔者比较注重对诗人情怀的评析,让学生钻进课文,从中吸到一股荡涤肺腑的博大之气。 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钻进课文,评析人物的家国情怀,笔者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历尽坎坷,被俘复逃脱,为官又弃时,“三年饥走荒山道”,辗转到了成都。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知命之年的杜甫求亲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地。不料到了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弄得屋漏床湿。仕途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写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学生通过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知道了杜甫面对这样困苦的处境,他不止于哀叹自己的遭遇,还推己及人,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并吐露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困者的温暖。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中“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那只是推身利己利人,而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这是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的体现。 在古诗词品析中,用诗人的家国情怀来构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多一份家国情怀,就会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民;让学生多一份家国情怀,更加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更多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忧国忧民,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通过对人物视角的品析,让学生吸到生机盎然的自信之气 从人物不同的视角品析,学生不但会被诗人那高山仰止的品格所折服,还会深深为诗人心中那份坚守、那份自信而动容,从中吸到一股生机勃勃的自信之气,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自信人生。 1.品析诗人在逆境中那份对信仰的坚守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很有抱负的诗人。天宝初年,他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在品析《行路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熟悉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后,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还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从诗人的视角进行了品析。诗人在这样的逆境中,眼里看到的不是困难,而是一种考验,一种自信。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深深吸到的,是李白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之气。这又是一份何等崇高的家国情怀啊! 2.品析诗人在顺境中的那份踌躇满志 在品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笔者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种为国家的统一不懈奋斗而踌躇满志的自信。刘勰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在评析《观沧海》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透视出里面所包含的情和意。品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使学生不但明白诗人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观景象的高远视角,更领略到了诗人那雄心壮志既如大海吞吐日月宇宙的气象,而忧时悯乱又像大海一样广阔遥深的情和意。在这里,学生深深吸到又是一种何等壮阔的家国情怀的气息。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示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的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有利的资源,教给学生一份“家国情怀”,让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摒弃嚣嚣氤氲的戾气;教给学生一份“家国情怀”,让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做一个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好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责任编辑 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59384f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