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评课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 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蒹葭评课高 关雎评课稿设计 诗歌的讲解向来被视难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诗词,只是读读背背,讲解一下名句,体会诗歌的主旨罢了。因此关于诗词教学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到诗歌的内涵,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可想而知,只是机械背诵而已。今天听了王利琴老师的《蒹葭》,深受启发,古诗歌如此教来,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结合王老师的教学实录谈谈我得到的启发。 一、吟读《蒹葭》,疏通文意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理解诗歌有着重要的作用。王老师简洁导入后,马上进入了第一环节:一咏三叹吟读《蒹葭》 1、找学生朗读诗歌。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每一次的朗读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每一步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通过读准、读通、读出感情与韵味层层深入的朗读,为下面的译读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朗读情况看, 老师课前的指 导、要求很细致,不然读出感情这个环节学生不会做这么好。这样安排节省了课堂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 二、品读《蒹葭》 分析美丽在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王老师开始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与品读,品读诗的音韵美,往复美、意境美、精神美、多义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逐步深入解读诗的内涵,教给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令我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在于生生二重读这个环节,引入音乐二重唱的唱法,通过两个学生的合作,将这种重章叠唱的回环往复之美表现的恰到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这个教学环节,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比单纯的翻译诗歌更深入一层。教师还适时引导“我在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氤氲的秋水湖畔,芦苇丛中,主人公在翘首期盼。伊人啊!你可知道那摇曳的芦苇是我急切的寻觅??”有了教师这样诗意的引领,才有了学生用如诗的语言描绘如画的场面的精彩表现。尤其是对“伊人”这个形象的创造性解读,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和深意。 三、唱读《蒹葭》 诗意收尾 在前面对“伊人”创造性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总结,语言简练富于美感,和诗歌的风格、课堂的风格吻合一致。在优美的音乐背景声里,师生和读这首诗结束本首诗的学习,放声吟诵,完全沉迷于诗的美。把这节课推上了高潮。余音袅袅,温暖美好。 纵观王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吟读、品读、唱读几个步骤,把《蒹葭》这堂课上的是诗情画意,美轮美奂。通过教师巧妙引领,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教读古诗文时,按照如此环节,课肯定会上得精彩。篇三:家 评课稿 《家》评课稿 《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孩子们都很喜欢。全诗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句话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整个儿歌紧扣一个 “家”字,采用比喻手法,揭示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和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家”的内涵。而祖国就是美丽的大花园,儿童则是花园里的花朵,祖国成了儿童的“家”,这就由自然界的事物延伸到孩子们自己,告诉孩子们要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 纪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语言优美,教态自然亲切。纪老师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本人受益匪浅,有两点感受。 一、设置情境,以境助读,以境入情。 纪老师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就通过板画展示给学生,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而读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辅以画面帮助学生去理解,在指导理解的基础上读,使读的层次很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读到细读,以及到最后读得很有感情,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上很有坡度。 二、引导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进行 “( )是( )的家”句式说话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家”概念的感悟,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从读着手,以读为本。 纪老师营造了一个人人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人人有读,读的面很广,形式也多。着重读好句子,而指导读这几句话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详有略。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掌握,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篇四:轻扣诗歌大门评课稿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大门》评课稿 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吴环玉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陈德凤老师上的”综合性学习课:“轻叩诗歌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 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陈德凤老师执教的《轻扣诗歌的大门》,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并给每组队员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梦之队,阳光队,必胜队,雄鹰队,海燕队,春蕾队,奋进队等等。 二、赋予了学生活动的自由性。在开展本次综合性活动期间,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学生懂得了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诗歌。认识了不少近代、现代诗人。并且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收集了不少优美的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给予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日益丰富,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在一个相对宽泛的空间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陈老师在本次综性学习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汇报展示时,融入了朗读、默读、快速阅读、思考、讨论引进课堂,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不断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在这次活到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正如海燕队的同学在总结中写的那样:我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多举办几次这样的的活动……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尽管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文学性,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文学方面的需求,部分学生搜集的材料有限,应该适当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a3c1f02af90242a995e5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