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 评课及实录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已经结束了。此时此刻,悲情依然萦绕于怀,感动震撼依旧在心中激荡、蔓延,真是课已止,情未息,意无穷…… 在刘亚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我们没想到这样的忠贞不渝、这样的刻骨铭心竟然发生在动物身上。于是,我们知道了万物皆有情,在天然生命世界里的情感更纯净、更质朴、更美好。于是,我们也渐渐读懂了另类作家沈石溪借这篇动物小说所要折射出来的人类情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动物犹此,人何以堪?这篇质朴的、还原生命本质的动物故事,给生存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更多的是思考和借鉴。我想,这正是这篇文本的魅力所在,也是沈石溪创作的魅力所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有魅力的文本,那么如何凭借这样的文本,依托着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魅力无限呢?今天下午,我们在湖南刘亚雄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些许的答案。听刘老师的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 刘老师的课是有魅力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课能从以下几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褪尽浮华,返璞归真,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成了一个花架子,课堂俨若热闹的市场,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生究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课堂中不再有琅琅的读书声,不再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不再有认认真真的学法指导。在热闹浮华中,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发生了“错位”。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在新理念的冲击下,我们有些迷失了自我。于是清醒后的大家开始寻找自我,回归本色。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就是让学生吮吸着汉语言文化的乳汁健康幸福地成长。本色语文说白了,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很欣赏王菘舟老师的一句话:“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刘老师的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刘老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刘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c7868a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