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十九首》中思乡情结的文化学渊源 作者:王海丽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古诗十九首》抒写了游子对故土和亲人的切切思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结并非《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所独有,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与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汉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当时游子的心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情节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游子;思乡情结 思乡,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贯穿古今的情感,在无数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凝聚成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思乡情结,展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1],它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身在异乡的游子的那份漂泊无依,道出了那些孤寂灵魂对家乡的一份渴望。《古诗十九首》中的思乡情结产生的原因有: 一、民族心理 一本名叫《中国人的素质》的书中这样写到:“一般来说,中国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去远方淘金,除非被迫那样做。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故土之后不打算回去的。他总是希望衣锦还乡,寿终正寝,最后葬入祖坟”[6],这段话中肯的道出了中国人固守的家园状态,也不难看出,对于中国人而言对故土的留恋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 首先,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铸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使整个华夏民族都向往宁静、追求稳定、推崇和谐。宁静、稳定、和谐便是故乡给中国人最大的体会。所以人们对于自己从小生活、熟知的环境,在心理上有一种无端的依赖,在他们远走他乡时,心里一直祈盼的是回到那个让自己灵魂得以安息的地方。只有故乡,才能真正从心里上给人们以安宁,家乡,才是真正的栖息地,无论走到何方,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另外,“家”因为亲人而变得具体而有意义,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亲人的思念。“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7],可以说,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亲情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受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的影响和千百年来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家族血缘观念,血脉亲情是人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情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背井离乡的人不仅是离开了那片哺育他的土地,更是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的亲人,没有相亲相爱的家人陪伴,在羁旅中自然是感到分外孤独,十分渴望亲情的慰藉。尤其是每逢佳节,身在异乡的人们倍感思亲,所以更加重了对故乡的思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4354fbddd36a32d7275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