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黔东南苗族服饰及文化内涵 作者:裴梧凯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7期 摘要:纵观人类繁多复杂的民族文化,最令人瞩目当属各民族的特色传统服饰。而苗族服饰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正因为它突出且富有深刻寓意的民族文化特色,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和极具张力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苗族 服饰 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C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223-01 黔东南州是我国苗胞聚居的地区,被誉为“苗族腹地”,其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人文景观绚丽多彩,以凯里、黄平、台江、麻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服饰风情,文化底蕴浓郁,并保持着本民族的最丰富、最漂亮的服饰,女式盛装更是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穿在身上的历史”。 一、黔东南苗族服装服饰的几种典型模式 1 清水江型。分布于清水江沿岸为中心区域,为交襟中长上衣,衣领后拖,刺绣装饰于农的袖、肩、背等部位,下装为百褶长裙,全身配银饰繁多。该型共12种款式,包括施洞一革东式、革一式、黄平式、台拱式、西江式、巫门式、柳川式、稿旁式、高丘式、贞丰式、久仰式、六合式等,其中,银饰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重要节日的盛会上。苗族女盛装上的银饰成为必不可少的配件,如头部银饰的银帽、银冠、头箍、簪子、银梳、银花等,胸部银饰有压领、银链、银锁与胸兜以及巾扣、烟盒、牙签等挂饰,手部银饰以银丝制成造型各异的手饰为主,其中黄平式和西江式是苗族众多支系中银饰最多的种类之一。 2 湘西型。此型是以湖南凤凰、花垣和贵州松桃的服饰为标本,其中三穗式是湘西型的一种,以黔东南州三穗县寨头为主,分布于天柱县、锦屏县、镇远县等地,头部用黑帕包裹成盘状,圆领右衽大襟衣长及膝,衣围肩、襟边、衣袖镶花,有胸兜,下半身以统裤及挑花裤为主,脚着绣花布鞋,盛装佩以银饰,如银头箍、项圈、手镯、压领、耳环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短裙型。此类支系服饰的特征是挽云髻,裙式以短裙甚至超短裙为主,身着多层重叠衣饰,前后用围腰罩饰。该型服饰亦有4种类型,非别为大塘式、舟溪式、久敢式、古裟式。 4 月亮山型。月亮山型分布在月亮山地区,喜对襟式上衣、围胸兜,羽毛飘带裙,以榕江县八开镇月亮山区为主,上有圆领右衽大襟衣长及膝,统裤绣花布鞋。此服饰的特点是极少的银饰。百鸟式仪式服,有雅灰式、八开式、高隋式、平永式、岜沙式、加鸠式、加勉式、高增式、融水式。 5 丹都型服饰以丹寨、都匀一带为主,为短上衣直统中长裤,不穿裙。前后围裙花饰长,有龙泉式和坝固式两种。 二、黔东南州苗族服饰的现代影响及倾向 由于黔东南地区苗族深居大山,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很少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从而形成各支系、各山寨之间不同的服饰特色。因此,黔东南地区市、县、区、乡方圆百里间,不同地域间仍然服饰形态各异,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和审美情趣。交流途径的封闭造就了服饰文化的多样和持久。然而,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援下,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旨在建设“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大有益于我国的民族融合和团结,加速了各民族间文化及习俗的相互渗透。而电视等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却对地域文化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在“打工潮”的影响下,外来文化对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在无意中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渴望抛弃“落后的”地方文化,尽快融入时尚文化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色彩正日渐远离贵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原先本民族特色浓郁、工艺复杂的服饰也有逐渐被简便的现代服饰取代的趋势。 由于苗族服饰独具匠心的造型设计,风格迥异的发式装饰,种类繁多的刺绣图案,使它极具审美价值,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因此,这也使长年深居山中的苗家人看到了商机。而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服饰文化资源被近乎疯狂地开发利用。在贵州东南部的凯里市,我们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服装和服饰的工艺品交易市场,地摊、商铺、作坊,批发、零售应有尽有。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导致苗族服饰文化精髓的迅速衰退甚至消失,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着市场。苗族服饰一般采取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生产模式,但由于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商业浪潮的冲击下,费工、费时的高成本手工制作逐渐被机械化产品取代。加之在逐渐开放的社会形态下,苗族人也渴望与外界社会有更多的交流,许多苗家后代渐渐脱去自己民族的服装,而逐渐和汉族同化。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家族承传制逐渐解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服饰文化物化传播的方式逐渐减弱。而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表达民族习俗和宗教神话信仰的色彩十分显著,如苗族的节日盛装和姑娘的嫁衣都是穿者亲手制作的,从绣工到纹样色彩都极其精美,极具审美价值。因为传统的节日聚会、祭祀活动和姑娘出嫁,在苗家人心中是极其神圣而庄重的,服装则是他们表达虔诚心理和对生活热爱的最好的载体。然而,人们在现代社会猎奇心理的作用下,原生态文化受到大力追捧,民族节日成了旅游开发项目,表达苗家美好愿望的故事、传说等成了迎合旅游者心理的素材,节日、传统服饰等被注入商业化因素,从前每年一次的节日活动,如今每天都在上演,而演出者的着装也已经少有采用传统材料亲手缝制的,几乎全是化学面料、机器生产的服装。苗族服饰文化生活实用的物质性和自娱自乐的精神性被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大大削弱,民族服饰及以其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被注入过量的商业因素,自娱变为娱他,功利目的势必减弱苗族服饰文化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4b5f31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