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具体文化内涵 问题: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服饰的文化内涵 事实证明,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尺,也是这个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以及民族历史意识和民族时代意识的体现。因此,服饰问题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一般都把风格不同的民族服饰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甚至当作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当代饮誉世界的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观看了我国京剧演出之后说:“这些服饰,表现了一定的民族的、历史的、人民的性格征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丰富多彩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特征”。如果地球上的人都不着服饰,通通赤裸着自己的胴体,那么,彼此都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穿上服装,佩上各种金属首饰,我们就能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群来。”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服饰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和和生活方式。生活在高寒地区的藏族同胞,气候变化要求其“早穿皮袄午穿纱”。但是劳动环境和物质条件又不允许其一日三换装,于是绝大多数劳动群众便一年四季身穿皮袍,为干活方便,可以脱下右袖,或袒露上身,把皮袍系在腰间;天热时毛皮朝外穿,天冷时毛皮朝里穿;袍子很长很宽,躺下休息或睡眠时,铺的盖的都有了。 ②服饰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郭沫若说: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由于我国在解放前夕,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而从各民族现代服饰中就能看出服饰发展历史的大致轨迹。披兽皮、羊皮,是早期人类的普遍装束。我国西南地区珞巴、彝、纳西、普米、羌等民族的服饰中,仍保留在此种款式。珞巴族猎手都要披张黄羊皮,围系于肩部;滇西彝族的黑羊皮褂像长披肩,羊皮的头、尾及四肢全都不裁剪,而且不钉钮扣;四川凉山和贵州乌蒙山区的彝族,男女皆披披毡和“察尔瓦”(毛织,下沿带穗饰),蹲下来就可以围护全身,过去生活困苦时,就这样围着火塘蹲坐着睡觉。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妇女以一片裙布围腰成筒裙的着装方式,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装束。 ③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由服饰可以看出纺织、印染、熟皮、缝纫、裁剪、刺绣、首饰加工等工艺水平如何。以苗族的刺绣为例,其技法有平绣、编绣、辫绣、结绣、卷绣、刺字、挑花、贴补等10多种。地不分南北,各民族几乎都有刺绣工艺。纺织工艺方面,我国著名织锦壮锦、土家锦(西兰卡普)、苗锦、侗锦、黎锦、傣锦及藏族的氆氇等。注重服装的装饰、首饰及佩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因而在饰物制作上反映出的工艺水平卓越精湛。 ④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由服饰可看出年龄、性别、职业、贫富等差别,在这些显见的区别中,就包涵有文化意识。从服饰中还能看出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各民族在节庆里都着盛装,在结婚时都有专门的嫁衣和新装,新人与参加婚礼的人有明显区别。以年龄为例,西北回族妇女的盖头,依年龄的不同而分绿、粉、黑、白等颜色。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牧区的鄂温克族女装,未婚姑娘的长袍肩部不打褶;已婚的肩部打褶,呈耸起状。 审美观念和民族喜好在服饰上有充分反映。许多民族以富贵为美,因而很重视服装面料的质地、价格及首饰的珍稀和华贵。除前文已论及的苗族银饰外,侗族有纯银制成的花帽,上有十八罗汉像和十八朵梅花,两鬓有银月,正中有双龙戏宝,帽沿有水波云朵等图案,银光闪闪。这与侗族的“银饰越多人越美”的观念相一致。 ⑤服饰是原始崇拜的载体。凉山彝族尚黑,作为统治阶级(等级)的黑彝,男女老少一身黑衣。尚黑源于彝族的图腾崇拜,传说彝族的先祖是一只黑虎。凉山彝族服饰中有虎头童帽,男子上衣襟边绣有虎、豹、鹰、龙四个老彝文字,这4种动物都是彝族过去崇拜的。彝族还崇拜火,其重要节日火把节的起源原因之一就是崇拜火。云南石屏女装上绣有火焰纹图案。云南楚雄大姚一带的彝族崇敬马缨花,当地妇女的上衣和围腰上多绣满马缨花图案。基诺族崇拜日、月,男女上装的背后多分别绣以日月图案。 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很大,除宗教职业者拥有与世俗完全不同,且不允许混同于世俗的服饰外、宗教对民间服饰影响很明显,例如西北穆斯林戴的小白帽,最先是只有阿訇才戴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妇女所戴的各色盖头,要将两颊、耳朵、脖颈都掩盖起来,在客观上盖头有遮挡尘土的保洁作用,而且也很美。藏族同胞的胸前几乎都带护身符盒,制作精美;蒙古族牧民身上多带有佛像。这与信仰藏传佛教有关。 ⑥由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各民族间在服饰文化上的影响与交流,是民族间交往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的文化渗透现象。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各民族间,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甘青地区的回、保安、东乡、撒拉等民族服饰有很多相同之处。湘西苗族与土家族服饰有相似处。黔桂交界处的苗族与侗族的妇女首饰有许多相同处。云南迪庆地区的纳西族和藏族的毛皮服装基本相同。四川阿坝地区的羌族服装有一部分与相邻的藏族相同。住在云南通海杞麓湖畔的蒙古族,因南迁已七八百年,因而其妇女的服饰,已与如今内蒙古族妇女不完全相同。她们的一套上衣共三件间衬:贴身内衣袖长及腕;第二件袖长至肘,而衣长及股;第三件是外衣,无领无袖,短至腰际,是件对襟坎肩。这种着装方式,明显地吸收了当地彝族女服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c16d7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