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做个快乐读书人优秀读后感 做个快乐读书人读后感篇一 刘墉是台湾著名作家,他在这本书中写了许多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发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其中有一篇“你是豌豆公 主吗?”写了作者的女儿因为家里一下子来了许多亲戚而不能安心学习,作者从自己以前的经历告诉女儿要在吵闹的环境中训练自己保持冷静的能力,不能像豌豆公主,只因为厚厚的床褥下放了一颗豌豆而睡不好觉。 还有一篇“爸爸不能帮你”,写作者的女儿参加绘画比赛,有的同学因为有家长帮忙而画得较好,自己没有得到爸爸的帮助,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作者由此写了自己小时候画画的经历,一次比赛由于是照着老师的画稿画而得奖,但总感到心虚,一点也没觉得自己真赢了,直到作者终于全凭自己而得奖时才高兴,那是因为“我真正的胜利”。 做个快乐读书人读后感篇二 去年秋季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的试卷中,有一篇节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让我感受颇深。 说的是一位儿子他们学校班级上开展读书比赛,老师要求学生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 所以儿子为了向得奖冲刺,读书就成了任务,每周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并得意自己这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 孩子的爸爸不反对此做法,多读书是好事,但读书仅仅成了拿奖,而否略了咬文细嚼书里的文字内涵,又不能欣赏书中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有趣、生动、又有启发人的故事,从中获得读书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何意义呢? 的确就像这位父亲说得,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既可以“精读”也可以“浏览”所谓精读,就呆在一间阅览室里,是专心研究一两样东西,浏览就是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这位父亲这段文字的分析,也让我深感惭愧,我平时也会抽空读书,但我真正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好像不多,我也是喜欢选看片段,没有做到真正的精读,就像书中的孩子一样,书是看了,但书中的内容没记多少。 这位父亲在此节选引领了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危险)孔子特地提到三个词“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所得的东西”习是讲“温习”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这段文字再次给我启迪,读书就是要读懂、读透书中的内容,从文字中真正体验读书的乐趣…… 这节选文字给我收获很大,也是教我今后如何去读书、去品书。 做个快乐读书人读后感篇三 很早就看刘墉的作品,女儿很喜欢他。刘墉的书我和女儿一起看了不少,如《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跨一步,就成功》。阅读这一部分刘墉的作品,大多是成功励志的文章,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刘墉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这本书。作者用平实的文章写出许多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 他在自序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过去,就再也拾不回了”。“甚至可以说,人在少年时受到恶补的伤害,会影响一生,把那伤害又强加在他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剥夺孩子的少年岁月,而且不自知”,过去教儿子样样拿第一,现在却对女儿说“让别人享受一下拿第一的感觉,不是很好吗?” 刘墉通过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出了一个个大大道理,并予以总结和升华。循循善诱地教女儿真善美。 翻到《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这一篇。“她每次看你,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看你,也可能是你最后一次看她啊!”“如果你希望爹地妈咪也能活到很老,你就要用你爱奶奶、公公和婆婆的行动,来证明让爹地妈咪知道,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得不能动、老得会尿裤子,你还是会爱我们、照顾我们”。的确父母是送给我们身体的人,古人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我们却常常羞于向父母表达情感。我想,儿女孝敬不见得是给他们金钱和礼物,而是用行动关怀和体谅。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 在《圣诞老人死了吗》这一篇里有这么一句话很好:“得到礼物是一种快乐,给予礼物也是一种快乐啊!” 当逐渐长大的孩子终于明白,原来圣诞老人的礼物只不过是父辈精心编造的一个美丽的谎言的时候,作者又颇费匠心的对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老人变卖废品,摇身一变,打扮成一位圣诞老人,给穷孩子以礼物,让女儿领悟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生活往往就这样,得到是一种幸福,给予则更是一种幸福。 《弹一架纸钢琴》是我用来激励自己的文字。“弹琴的人比钢琴重要,自己的努力比继承的.家产重要。那些拥有史坦威的演奏家,都可能是由弹一架“纸钢琴”开始的。” 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书籍正是一切知识的泉源,各种科学的开端。谈到这里,作者将自己的豁达、宽容、理解、真诚很巧妙地寄托在字里行间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8351c9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