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北大招生改革为啥让人不 放心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尤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都担心一方面被不公不正、不明不白地挤下车,另一方面还被告知你被挤下车的结果是公正的。北大的高考招生改革,会不会成为少数人优先上车,排挤普通百姓的又一条快捷通道呢? □本报评论员xx 北京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凭中学校长们的推荐信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详见今日本报A3版)。这个招生改革措施在网上遭到网民们的一致反对和质疑。 网民们为什么反对?根本上还是担心此项改革的公正性。因为北大的招生,某种意义上已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招生,在网友眼里,是一个怎样选择和培养精英的社会问题。 北大的方案希望中学校长们推荐的,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在当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相差很大,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的背景下,如果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的认定标准不考虑这种实际,并以此为标准取舍推荐生,那就等于在一种不公正之上,再加一层不公正,结果只能是更严重的不公正。什么是综合素质?北大校长周其凤日前说,"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会知道尊重别人,会更能吃苦"。不知道周校长的这个素质观会不会被考虑进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反正如果推荐标准是对教育不均衡结果的认可,那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北大不能完全在现有的社会利益框架内选择和培养精英,而应该以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选择和培养精英,向教育不均衡中的弱势一方倾斜一点。 1 / 2 网民们的担忧,更在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公正问题。一个中学校长的推荐信,高考就可以降30分录取,权力行使得好,中学校长们就可以成为类似社会贤达那样的人,可以成为社会诚信的榜样,否则,将可能成为破坏社会诚信和教育公正的罪人。我们现在的公办中学校长们,实质上是中国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一员,根本无法摆脱这个权力结构的左右。我相信在推荐这件事上,校长们会严格要求自己,不会把明显不符合条件,或条件不够硬的学生推荐给北大,那样风险太大了。但是,假如一个权贵的子女和一个贫寒人家的子女条件相当,不分上下,难以取舍,校长会不会在不至于"显失公正"的情况下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呢?要避免权力的干预是非常难的,不是连北大自己保送的研究生都因被疑权力干预而受到质疑吗?如果校长推荐环节被权力渗透并扭曲,那就等于是权力而不是教育在筛选未来的精英,人们能不担心吗? 我非常理解网友们对北大招生改革的质疑,毕竟,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尤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都担心一方面被不公不正、不明不白地挤下车,另一方面还被告知你被挤下车的结果是公正的。 光一个北大的招生改革相对容易监督,如果这项改革在更多的高校推开,那会不会像高考加分一样,成为权势者们优先上车,排挤普通百姓的又一条快捷通道呢?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96bda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