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静脉输液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王景坤 刘艳辉 邹丽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液;发热反应;原因;预防 静脉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发热反应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主要为轻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呕吐,重者可发生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输液装置消毒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药液变质、输液装置消毒灭菌不达标、空气污染、药物配伍不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为了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我院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本组病例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岁;女性,年龄大,体质弱者占多数。本组病例均在输液15~20 min之后发生,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寒战、发绀、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高热达39℃以上,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抽搐。 2 处理方法 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一些对症处理。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症状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给予热水袋或加盖被等保暖措施;症状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好静脉通道,如需继续输液可更换新的输液器具及药物;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或地塞米松;高热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头痛者必要时给予安痛定肌内注射;呕吐者给予阿托品或6542以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微循环。 3 发生原因 31 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输入的致热物质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在患者体质弱或机体敏感时就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32 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或者包装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而造成污染;许多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间的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脂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使生物碱、有机酸、皂甙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1]。 33 技术操作因素 护士在进行药物配制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未戴帽子和口罩,不注意手的清洁;配药加药中造成新的污染,如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加药针头反复穿刺瓶塞、注射器的污染,静脉穿刺等过程未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造成污染 34 输液装置的原因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使生产出来的输液器具不合格,或是劣质产品,也可造成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 35 患者因素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体质弱,儿童,老年人,敏感体质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发热反应。 36 环境因素 处置室和病房没能按要求定时清洁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也是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之一。 4 预防措施 [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告诉患者切忌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药物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输液速度。护理过程中做到勤看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勤问患者有无身体不适,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减轻症状,减少患者痛苦。 42 严格把好药品和一次性输液器具的采购关,使用合格产品。使用过程中认真检查是否过期,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是否漏气;瓶口有无松动和裂痕,药液是否混浊,有无杂质等。 43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污染机会。 44 加强病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灰尘飞扬。处置室和病区走廊要按时按要求进行消毒,做好记录,以减少污染机会。 45 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力。 46 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有无禁忌。药师应监督处方质量,杜绝不合理配伍[3]。配制后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混浊、有无沉淀;配制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摇匀使其完全溶解。药物配制严格遵守现用现配原则,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 5 结果 通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本组22例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患者很快恢复。 6 结论 输液过程中引起的发热反应往往发病突然,病程短暂,及时处理均能很快好转和恢复。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以患者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严格执行岗位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和技术操作,使静脉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 考 文 献 [1] 赵晓凤显色基质法检测输液细菌内毒素的跟踪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2):789. [2] 侯聪,谢玉芹,陈淑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防治进展现代护理,2003,9(2):10310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72eb02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