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业务执行中存在主要问题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业务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开发人员的判定。企业研发人员工资薪酬在整个研发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准确界定研发人员,对认定专项审计来说非常重要。但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研发人员的判定存在一定难度,有时很难判定究竟哪些人员属于研发人员。比如,许多企业未按部门核算工资,员工聘任合同中也未注明具体岗位。又比如,一些研发人员经常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企业研发人员不能准确划分,其人工成本就容易和企业其他人员的人工成本相混淆,从而给认定审计后续工作带来困难。 2.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发现,认定企业在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上存在以下问题: (1)研发费用未与其他生产经营支出相区分。不少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费用与日常生产经营支出混在一起,未作任何区分。即使设有专门研发部门的企业,其研发费用也往往不单独核算、列示。也有一些企业将与科研项目有关联,但不能算作项目投入的支出直接归集到研发费用中。 (2)研发费用未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研发费用的日常会计核算上,不少企业通常只设置研发费用总账,并未按研发项目设立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但在出具认定专项审计报告时,需要提供每一个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因此,在核定研发费用时,就需要对认定企业的研发费用重新按照项目进行分类核算,逐项加以认定,给审计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同时,也对其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在企业高新技术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分项核算认定就显得更为繁琐。 (3)研发费用分配标准有时难以合理确定。在《管理工作指引》中,并没有给出研发费用在各项目间分配的具体标准。不少企业和事务所反映,研发费用分配标准的合理确定有时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①企业多个研发项目共用一些研发设备与仪器,折旧费用在各项目间的分摊依据不好确定。②企业存在多个研发项目,但没有研发人员明确的项目分工,也没有其详细的考勤记录,研发人员的人工支出在各项目间的分摊标准很难确定。③研发费用往往按人为估计的比例分摊,科学与否往往很难确定。由于研发费用在各项目间的分配存在较大的难度,不少认定企业在研发费用分配标准的具体确定上过于随意。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确认。不少事务所反映,《管理工作指引》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界定不够具体细致,只是明确了相应的概念,并未给出具体的确认标准。在执业过程中,高新技术收入的确认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对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往往拿不准。比如,中间产品(服务)收入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科技开发型企业收到的相关部门的课题经费,该如何确认收入。又比如,研发项目往往有许多辅助人员参与,其工资是否计入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 另外,《管理办法》中提到,提出认定申请的企业,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应当占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但《管理办法》并未阐明总收入的具体内涵(比如是否包括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容易引发歧义。 4.《管理办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某些规定有待商榷。企业收入增长可能会出现负数,如果评价企业增长的指标(如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过于硬性化,可能使一些很有潜力的企业被拒之门外;在研发项目的技术判定上,讲述得不够具体、细致,对有关指标的计算也规定得比较模糊,审计人员较难判定企业的在研项目是否确为高新技术项目。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宣传力度不够。由此造成的情况是:一方面,不少企业误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较高而不敢申报。另一方面,企业对认定专项审计重视不够、不得要领,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够积极、主动。 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材料清单 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专项审计需提供(下面是2012年申请高新企业时专项审计清单): 1、2009年、2010年、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12月份损益表,现金流量表,2009、2010、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年报) 2、2009、2010、2011年三年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明细复印件 3、2011年高新收入对应的记账凭证后附原始凭证(及高新收入发票)的复印件。 4、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含增资报告)、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如有变更,需提供变更前后的。技术监督局代码证书、银行开户许可证(核准件),租房合同。 5、2011年高新收入对应的供销合同、大额买卖合同等。 6、2009、2010、2011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和2011年的税务审计报告(如有则提供)复印件。 7、专利权证书、著作权证书复印件(有几个提供几个,必须要全) 8、近三年立项报告含项目的名称、项目的起止时间、项目的内容 研发费归集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与加计扣除之间差异 ——归集用途、归集要求、归集口径均不同 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余霞发布时间:2011-07-13查看:5344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分别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研发费加计扣除中研发费的归集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两者均涉及研究开发费用,但存在如下几方面差异。 一、归集用途不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归集研发费的目的在于计算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这是申请时的一项必备条件;而加计扣除政策中,归集研发费是为了按其发生额的50%,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加计扣除。 二、归集要求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需在认定或汇缴备案时报送《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表》等相关资料;而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时需履行备案手续,填报《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等相关资料。 三、归集口径不同。两者虽为同一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8项费用的具体归集口径不同。总体来说,高新认定研发费的口径大于加计扣除中研发费的口径,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人员人工。加计扣除中人员人工只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而高新认定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缴纳的研发人员基本社会保险费用、公积金补助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等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加计扣除中的直接投入包括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以及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而高新认定中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等。 3.折旧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加计扣除中该项只包括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而高新认定中还包括研发在用建筑物的折旧以及研发改建、修理中的长期待摊费用。 4.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高新认定规定的研发费第七项为“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而加计扣除的规定中没有这一项。两者对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要求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后者要求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入研发费用,并无比例的要求,且在归集时要求受托方提供相应的费用支出明细表。 5.其他费用。由于高新认定时采取了不完全列举的方法,而加计扣除则采取正列举的方法,加计扣除政策中未列举的项目都不允许计入加计扣除的范围。而高新认定中的研发费还包括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 因此,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应对同一研发项目分别归集,按照各自的归集口径和报送要求如实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究开发费用审计 文件号: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4]第4号 2008年4月、7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相继联合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同年11月,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需要,中注协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 上述文件为注册会计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提供了技术规范和实务指导。但在专项审计实际执行中,特别在研究开发费用审计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审计风险点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和分析。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中存在的研究开发费用认定的错报风险点及其如何应对等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专家委员会参考并援引了中注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相关内容,做如下提示: 一、关注重点 (一)可能的舞弊动机 申报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存在为享受税收优惠而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动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尤其是高估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存在舞弊风险。 (二)费用的真实性 关注申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列报的研究开发项目,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例如,大型复杂的研究开发项目可能涉及到多个分支机构与多个部门,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考虑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 二、实务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 (一)对舞弊的考虑 1.审计难点 对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而带来的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时,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中,哪些是涉及《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2.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包括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专项审计的各个流程中,应当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切实到位的执行审计程序,防范重大审计失败。 (二)人员人工 1.审计难点 研发人员,是指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对人员人工的审核,关键是对研发人员的范围认定和费用金额的归集。如果参与研究开发的人员不是专职从事研究开发项目或同时参与多个研究开发项目,其薪酬如何分摊入研究开发项目、如何在不同研究开发项目间分摊就成为审核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部分申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在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的同时,往往也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如何将其薪酬计入研究开发活动没有明确规定;有些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人工的归集和分配也比较困难;有不少申报企业为了达到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目的,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书中未列示的管理人员(包括业主)、生产人员的薪酬计入研究开发人员人工。 2.应对措施 (1)重点检查应付工资、管理费用明细账,全年各月份工资表,全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劳动合同、教育背景(必要时通过检查学历证明,以确定研发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参加社会保险等资料,结合研究开发部门人员名单,确定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 (2)对受雇的研发人员,需取得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证据。 (3)对企业存在多个研究开发项目的,按实际参与的项目进行归集。若研发人员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应按统计的工作量进行分摊。如申报企业因不能准确地对工作量进行统计而常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摊,应检查其分摊的合理性。 (三)直接投入 1.审计难点 《工作指引》中较明确规定了直接投入的开支范围,但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中的材料费品种繁多,部分领料单上亦未写明具体用于什么研究开发项目,直接投入的认定和分配缺乏可靠的依据。此外,很多申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前年度并没有独立设置研发费用科目,发生的研发费分别记载于不同的会计科目,如实验车间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专项应付款等,而不同会计科目之间又不存在对申报明细表而言的勾稽关系。因此,申报企业将非研发材料成本计入研发直接投入中的人为操作空间很大。 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对判断企业申报领用的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研究开发项目难度很大。在直接投入材料的认定上,需要更多利用相关专家的工作,如何利用好专家的工作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应对措施 (1)对于日常生产领用材料和研究开发领用材料的区分,除通过重点检查管理费用、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购入、发出、结存明细表、相关费用分配表等外,审计人员还可以考虑进行如下分析判断: ①总量领用的合理性判断; ②研究开发材料领用的月均波动情况是否合理; ③领用材料与研究开发项目的相关性判断,必要时可以考虑利用外部专家工作。如,聘请行业专家,对研究开发项目有关直接投入的品种、数量、质量等因素的合理性、相关性进行评价; ④重点对研究开发材料所形成的实物成果进行盘点及残次品的销售进行综合判断。如,电缆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领用的铜等重要材料,在考虑残次品销售的前提下,需要对期末实物库存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对于直接购入的能源、材料等,需要通过检查购入发票、运输单据、入库单、领料单等确认其真实性,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确定购入的能源、材料等与研究开发项目的相关性。 (3)对动力费用、共同使用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等,可以采用工作量等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各研究开发项目成本。 (四)固定资产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 1.审计难点 固定资产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是指为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究开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如何认定固定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是否为研究开发活动所用,是注册会计师审核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部分企业不能严格区分生产用和研究开发用固定资 产,同一件设备或建筑物不仅用于生产,也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对于非专门为研究开发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标准以及在各研究开发项目间的分配,是注册会计师分析判断的难点。 2.应对措施 (1)重点检查固定资产明细账、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账;检查申报企业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票、固定资产的申购单、入库单、验收单;实地查看该部分设备,核对资产用途(检查使用说明书等),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用于研究开发项目。 (2)结合固定资产盘点,核对与研究开发活动相关的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检查购入时已计入研究开发费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单独管理,是否存在重复计提折旧的情况。 (3)复核各项折旧、摊销的准确性及相关性,关注前后各期折旧政策及方法的一致性: ①检查是否属于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或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②检查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否与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一致,且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折旧或摊销的计算是否正确; ③对于研究开发项目和非研究开发项目共用的资产,检查折旧或摊销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且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分配的金额是否正确。 (4)对属于多个项目使用的,检查分摊方法是否合理,且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分摊的金额是否正确。 (五)设计费用 1.审计难点 设计费用,是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部分申报企业由于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较简单、研究开发人员力量薄弱,经常会将一些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计外包,且不少企业并未与外包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还包括了申报研究开发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的设计费用。从而较难确定设计费用的合理性,且外包性质的设计费用容易与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混淆。 2.应对措施 (1)重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研究开发费用明细科目,检查设计费用支出的发票、付款申请审批单据,确认设计费用发生的合理性、真实性及准确性。 (2)对于外包设计费,应重点检查合同、协议、付款凭证、发票,并分析合同、协议的实质性内容,判断是否属于为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进行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方面的设计而发生的费用;若合同或协议实质表明,外包内容系委托外部开发机构进行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活动,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则应归属于委托外部研究费用,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据实调整并列报。 (3)注册会计师应走访被审计单位的设计、研究开发部门,或向外包单位进行函证确认,以正确区分外包设计费和外包研究开发费,必要时,应考虑利用专家工作。 (六)装备调试费 1.审计难点 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装备调试费。然而,一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机器和模具,也可能用于生产。如何区分是用于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还是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对没有专业背景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是审计难点。 2.应对措施 (1)检查是否属于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2)检查相关费用的核准、支付是否符合内部管理办法的规定,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 (3)检查是否存在列入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及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的情形。 (七)无形资产摊销 1.审计难点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申报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有时既用于生产经营,又用于研究开发活动,无形资产是否与研发项目相关,如何分摊计入研究开发费用很难把握。 2.应对措施 (1)检查是否属于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而购入的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可以通过对项目立项、专家评定等技术资料的分析,判断其相关性;当影响重大时,需要考虑借助其他行业专家的工作。 (2)取得无形资产初始购置时的协议或合同、发票、付款凭证等,检查无形资产原值的确认是否正确;检查摊销政策是否正确,且前后各期保持一致,计算检查摊销的金额是否正确。 (3)检查是否存在列入与研究开发项目无关的其他无形资产摊销的情形;若存在无形资产费用在研究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分摊的情形,需检查分摊方法是否合理、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并计算检查分摊的金额是否正确。 (八)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1.审计难点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中小型申报企业由于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力量薄弱,一般会与研究院、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与其签订相应的委托开发合同或合作协议。 注册会计师需要分析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判断是否真的是委托外部开发而形成的成果样品,项目成果是否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 2.应对措施 (1)重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与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相关的明细账,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合同或协议、发票、付款凭证;针对研究开发项目工作内容、协议条款、协议金额等向受托方进行函证,确认其发生的真实性及金额的准确性;关注并确认是否为关联交易,如果为关联交易,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 (2)复算检查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否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九)其他费用 1.审计难点 其他费用与研究开发项目相关性、真实性、完整性的认定,存在较大错报风险。 2.应对措施 (1)重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费用分摊表,确认费用支出与研究开发项目的相关性及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2)关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究开发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是否属于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是否存在列入与研究开发项目无关的其他费用的情形。 (3)检查相关费用的核准和支付是否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 (4)复算检查列报的其他费用是否超过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10%。 (十)复核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1.审计难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满足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因此,申报企业为了达到标准可能虚列研究开发费用,扩大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2.应对措施 (1)获取经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 (2)复算加计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销售收入总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填报说明表明,销售收入是指产品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之和;复算加计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3)复算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与申报企业计算的结果核对是否一致;复算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与申报企业计算的结果核对是否一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c09ccb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