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意象的探析

时间:2022-08-30 11:1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意象的探析

作者:翟爱丽

来源:《卷宗》2015年第09

要: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瑰宝,拥有不可估测的文化价值。而意象是唐诗宋词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象,对唐诗宋词丰富意境的构成、复杂情意的表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意象的含义及发展,具体分析了唐诗宋词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意象,包括梧桐等,以更好地欣赏唐诗宋词 关键词:唐诗宋词;意象;水;月;梧桐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优美、瑰丽的韵调,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在唐诗宋词中,通常会运用到各种意象,如梧桐等,通过这些意象,构成丰富而生动的意境,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并达到较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1 意象的含义及发展

在《周易·系辞》中,有关于意象的最初表述,其主要是将指代为卦象,为概括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其后,在诗词领域内被借用,并对其寓意进行了引申。在这个过程中,的使用,仍然遵循了立象以尽意的原则,只是具体指代的事物发生了改变,由具体的客观事物代替了抽象的符号。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关于意象的运用与表述,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实质上讲,意象为审美的表意系统,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主要指代精神上的,为诗人的主观思想、情绪等,是诗词创作的主观驱使因素。而则指代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诗人实现创作的客观载体。当前,以诗词角度来看待意象,其总体概括为在人的感官认知加工基础上,寄托了人主观情绪的客观事物,即以 2 唐诗宋词中常见意象探析 2.1 唐诗宋词中的

唐诗宋词中,对这一意象的运用较为常见。其中,水的寓意丰富而深远。如,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滚滚长江,表述其中的雄奇壮丽之感。而在淡烟流水画屏幽(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则借助流水的意象,展现出柔媚的感觉,让女子的淡淡哀愁跃然纸上。此外,在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中,都在这一意象中赋予了多种含义,并借其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特征。

同时,这一意象,相比于其他意象,具备独特的流通性、流逝性及间阻性。许多诗人都会借助其来表达过去的缅怀,对自身志向受阻的惆怅与叹息,以及对某事物的执着追求。如,在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李白《古风之十五》)中,便借助了水的流逝性,用以感慨历史的变迁。在无边落未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这一行诗中,通过水的流逝,描绘出光阴的流逝。另外,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赤壁怀古》),而以流逝的江水,来缅怀历史中的光辉人物。 2.2 唐诗宋词中的

唐诗宋词中,诗人也时常运用这一意象,来表述离别与怀旧、感伤之情。如,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等,都在中寄托了无限感伤之情。纵览古今,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在其诗词创作中,对于这一意象,都会或多或少衍生出黯然神伤的离愁别绪。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木兰花》)这一行诗句中,便借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感伤、惆怅之情,并由景入情,将无尽的凄怆伤感寓含其中。在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中,以芳草无路抒发内心的感伤及对飘摇国势的担忧。而在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中,诗人在故地重游时,通过芳草的凄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人去楼空的旧景产生的无尽凄凉空寂之感。 2.3 唐诗宋词中的

这一意象也是在唐诗宋词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意象。在中蕴含着悠久的古老文化寓意,从《诗经》开始,月便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古典诗坛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这一句中,借助给人的恬静、迷离之感,来表述那如月般优美、恬静的美人。而在唐诗宋词中,已经成为诗人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意象,特别是在唐诗内,就有着大量诵月的诗句,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赋予不同的寓意,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如,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等等诗篇中,都能通过对的感悟,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离别的相思之情。

在唐诗中,这一意象寄托最多的便是相思情。如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冶《明月夜留别),在这首诗中,诗人便借助皎洁的月光,表明相思情无处不在,并深刻地描绘出相思之深沉。而在苏轼的《水调歌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对感慨,表明世事不能尽如人意,并最终化为对世间所有人的美化祝愿。 2.4 唐诗宋词中的梧桐

梧桐亦是唐诗宋词中运用较为频繁的意象。在诗人笔下,通常用梧桐来指代专情并通过这一意象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愁之情。而梧桐这一意象运用最多的是在宋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这两首词的创作者皆为南唐时期的词人,在词中都寄托了对国破家亡之后的伤痛之情。通过历史资料与李煜所写的词中,可看出李后主的一生分为亡国之前的耽于享乐与亡国之后的溺于悲哀两部分,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便表述了其后期亡国之后的溺于悲伤之情,寂寞者实为人而非梧桐,通过词中的描述,在无形中为梧桐添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梧桐更兼细雨为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所写《声声慢》中的经典语句,同时是在南宋后期国破家亡后,对所处环境的哀愁,以在梧桐叶上的点点滴滴秋声,渲染了一种极为强烈的悲伤哀愁之情,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果。此外,金开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一》)中,诗人借梧桐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梧桐孤寂、黄叶凋零的萧瑟景象,并以此来烘托困于宫中的失去自由与幸福的少女的凄凉一生,而孤寂的梧桐正是那宫中少女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在梧桐经秋的描绘上,都是极为孤寂、凄清的,并且在无数诗词的描绘及渲染下,对于秋风吹拂梧桐这种感场景,诗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凄凉之感,凄凉、孤寂逐渐成梧桐这一意象最主要的寓意。 参考文献

[1] 陈田田. 2014年度宋代词人李清照之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02 [2] 金颖男,张荣生. 诗歌意象与意境[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3] 翟志娟,张洪英.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 [4] 尹天梅. 王维诗歌意象的精神内涵:儒释道思想交融的自然流露[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作者简介

翟爱丽(1979-),女,山西省晋中市(籍贯);现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f2d3f3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