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伤寒论》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伤寒论》序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伤寒论》成书的背景、经过以及张仲景的治学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 “宾语前置”现象及对偶句的特点。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赍 咄 嗟 稔 趺 恣 孜 汲 钦 徇 二、繁体字 慶 極 華 臚 勢 權 榮 尋 識 雜 務 趨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卒( )然遭邪风之气。 2、惷( )若游魂。 3、撰( )用《素问》、《九卷》。 4、经络府( )俞( )。 四、重点词语 1、(才)秀 2、曾(不) 3、企踵 4、孜孜汲汲 5、卒然 6、婴 (非常) 7、钦(望) 8、赍(百年) 9、厥(身) 10、异物 11、举(世) 12、进(不能) 13、退(不能) 14、徇(物) 15、冰谷 16、向(余) 17、(十)稔 18、横夭 19、撰(用) 20、平(脉) 21、庶(可以) 22、寻(余) 23、自非 24、演(其) 25、口给 26、相(对) 27、短期 28、见(察) 29、窥管 30、视(死) 31、亚(之) 32、(博)识 33、尚(方术) 34、事(斯语) 五、指出语法现象 1、惟名利是务。 2、华其外而悴其内。 3、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4、彼何荣势之云哉? 5、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六、今译 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3、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4、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七、阅读 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輾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謂沈爲伏則方治永乖以緩爲遲則危殆立至況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者乎夫醫藥爲用性命所系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哕發下焦之問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 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于原本互滋偏見各逞己能致微屙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來逮于華佗經論要訣合爲十卷百病根源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賅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咸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晋·王叔和《脉经·序》) 要求: 1、给上文标点 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正文译文】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慄。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今译】我每次阅读到秦越人到虢国为虢太子诊病,以及他望齐桓侯之色的记载,总是深有感慨地赞叹他才能出众啊。奇怪当今在社会有一定地位的读书人,竟不注意医药,精心研究医药技术,以便对上用它治疗国君与父母的疾病,对下用它拯救贫苦百姓的困厄,对自己用它保护身体永远健康,来保养他们自己的生命;只是竞相追逐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急急忙忙地一味追求名利地位;崇尚修饰那些末节,忽视弃置根本的东西,使自己的外表华美了,却使自己的身体憔悴了。如果皮肤不存在了,那么毛将附着在哪里呢?突然遭到虚邪贼风的侵袭,缠染上严重的疾病,祸患降临,方才震惊战栗;不得不降低身份,折屈名节,恭敬地盼望巫祝为之消灾降福,自认技穷而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坐待死亡。拿着本来可活百年的寿命,把那最贵重的身体,委托交付那些庸医,任他们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自行消灭,变成尸体,深深地埋葬在地下,别人白白地为他们哭泣。真是痛心啊!整个社会上的人们都昏昧糊涂,没有谁能够醒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象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和权势呢?而且当他进而在朝为官不能爱护别人、了解别人,退而为民又不能爱护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遭遇病祸,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糊糊涂涂,盲目行动犹如游魂一般。悲哀呀!那些奔波在社会上的读书人,追逐争夺那些表面的荣华,却不注意固摄身体这个根本,忘掉自己的身躯为身外之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啊! 【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今译】我家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口人。自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家族中死亡的人就有三分之二,因患伤寒病而死的占十分之七。为先前家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亡而感慨,为那些枉死早亡的人却没法救治而悲伤,于是我就勤奋地研究古代遗留下的医学著作,广泛地收集民间方药,根据《素问》、《难经》、《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灵枢》等有关的知识,并结合个人诊脉辨证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合计十六卷。该书虽然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据以察病知源。如果能探求我所编辑的这部书,对伤寒病的辨证论治就基本上解决了。 【原文】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今译】自然界分布着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从而运化各种生物;人体禀受了五行的正常气运,因此才生成了五脏。经络藏府俞穴,气血阴阳表里交会贯通;隐微幽深,千变万化,难以穷尽。假若不是才学出众,见识高明,怎么能够探求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君和扁鹊,西汉有公乘阳庆和仓公。在这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就再没听说有这类名医了。看看现在的医生,不想研究医学经典著作的要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承袭家传的技艺,自始至终一直沿用旧法。检查疾病询问病情,只求口头上应付病人;面对病人一会儿,便处方开药。诊脉只按寸脉不触及尺脉,只切手部脉不切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不互相参合; 诊察患者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竟不满五十次。病危将死还不能确诊,九候的脉象竟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明堂阙庭,全不被诊察。这只不过是人们所说的“以管窥天”罢了。这样,要想对病人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实在是困难啊! 孔子说: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学习而后才有知识就比这次一等。多听广记是掌握知识第二个档次。我一向崇尚方药医术,请让我按着这些话去做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0cf0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