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七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第一联押韵的字是“前”,是平声韵。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颔联中的“潮平两岸阔”一句,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其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D. 颈联诗人从炼意着手,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首联以对偶发端,点明题意:诗人从北向南外出游历已有多时,途中路过满目青翠的北固山。这里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其心情乐观昂扬。 画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内容:对偶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修辞、炼字:“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哲理: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画面: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情感: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 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 还不是目的地,他还要乘船继续前行。 B. 颔联写了江面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的景象。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寒冬,蕴含新旧交替、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 D. 尾联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一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次北固山下”中“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诗人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乡思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 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即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蕴含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泛舟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略过晴空。诗人想借北归的大雁捎信给远在洛阳的家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1d164f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