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各个时期办学理念形成和发展探究 清华学堂--清华学校时期的办学理念(1911--1928) 1911 年—1928 年间,随着国内政局的不断变化,清华学校时期的十七年中,校长不断更迭变换。这一时期对清华发展贡献较大的两位校长非周诒春和曹云祥校长莫属。 周诒春----“人格教育”的开山人 是一位任期较长,贡献较大,长受清华师生怀念的一位校长。周诒春在担任清华学校校长达 4 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教育的独立,他首先提出把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一所完全大学。在任职期间内,他筹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为清华能够进一步发展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创下了基础。在教育方面他倡导"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推行“端品励学”、体育“强迫运动”、“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 曹云祥----清华改办大学的圆梦人 曹云祥到校后不久,就发表谈话要“立意改革”,所以校史上曾把他主掌清华的时期称为“改革时期”。自曹云祥任校长、张彭春主教务以来,清华教育宗旨一时刷新。清华大学在这一时期提倡中西并重的办学理念,并改良课程及教授方法,同时积极创办大学及研究院,校制与校风为之一变。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清华本土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外交部批准了《清华大学工作及组织纲要(草案)》,将清华学校改组成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研究院三部分。 清华大学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校任务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尤其要造就 各方面的杰出领军的人才(即领袖人才)。从“培植全才”到“造就领袖人 才”办学思想的一大转变,标志着清华正从一所留美培训学校向高水平大学 迈进.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1928—1948) 罗家伦----现代化、独立化改革 纵观罗家伦的大学理念与实践,民族性、学术性和本土性是他在办学过程中 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为清华确立学术独立的办学理念。 梅贻琦----文理兼备 倚重通识 梅贻琦任校长的 17 年,清华大学跨越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国立清华大学稳步发展时期、西南联大时期和复员后的清华大学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国家政局始终动荡不安,但梅贻琦校长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使清华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使清华成为了国内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有学者总结梅贻琦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曰“三大支柱”),即:1.通才教育(或称“自由教育”);2.教授治校(或称“民主管理”);3.学术自由(或曰“自由探讨之风” 新清华的办学理念 这里所说的“新清华”是指蒋南翔校长到任后,创办了名为《新清华》的校报,从此人们习惯称 1949 年后的清华为新清华,以区别于此前的清华。 蒋南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今日清华的办学理念 “一、二、三”办学理念的涵义 在新世纪,学校将其发展为“一个根本,两 个中心,三项职能”:“ 一个根本” 就是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两个中心”就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家重点高校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三 项职能”就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育人为本\科学实干\追求卓越\爱国奉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2bb686aef8941ea76e05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