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思考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一)1987年以前,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食品安全以数量安全为目标,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激励以粮食生产为主。关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较少,主要包括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包括食品卫生)防疫站,196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试行)》,和于198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二)1988年到2009年,强调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开始颁布了一些政策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1995年,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1年,国家开始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2003年,国家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2004年到2009年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决定、条例等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 (三)2010年至今,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 2010年2月,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监管,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这表明了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在2013年到2017年期间,政府多次通过纲要、决定、规划等强调食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2018年9月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好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要求。要采取更有针对性、更管用、更务实的举措,在持续解决问题中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一阶段,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意义? 答:(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关制度建设概况 相对于国外主要农业发达国家,中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2010年2月,中国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最高权力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十多个部门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追溯体系试点的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中国政府层面上,农产品可追溯机制的最早记录,是2001年《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该法案明确要求:在生产活动中,应当建立质量记录规程,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2006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国家实施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为配套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又补充发布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11年印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完善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12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管理试点,逐步实现农产 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也出台了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试行办法》,六安市组织试点。2012年,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写入法规。2014年,甘肃省发布《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 (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概况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开始启动“中国条码推进工程”,2004年开始,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继开展了不同农产品领域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工作。例如,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4年启动“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2006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四省市进行试点标识溯源工作;2008年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展示平台”;2010年开始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201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在榆林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市建设试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截至目前,共有1.1万多家肉菜企业纳入了追溯体系。 中国“三品一标”建设的重要作用? 答:1.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通过“三品”认证与生产,使农民、农业企业及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引导下参与农业标准发展,提高全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改变农民多年来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转变。 2.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品一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把全程监管落实到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有利于实现“产”“管”并举,从生产过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 打造品质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 “三品一标”作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三品一标”的发展能有效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有利于打造品质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4.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农业“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能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利用市场上优质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食品,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2)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能够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也就降低了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收益,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品一标”倡导农用化学投入品减量,进行绿色、清洁化生产,遵循资源循环无害化利用,严格控制和鼓励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注重产地环境保护,推动化学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ae8d28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