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梦为马,做一个有特点的语文教师 作者:陈月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一个有特点的语文教师要以梦为马,做一个教育事业的追梦人。梦想来自社会担当,教学中,教师要能开放自己的心,成为一个对全人类有责任有牵挂的人,渗透着一份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梦想来自职业自觉,语文教育还应该在俗世的分数追求之外,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同时,一个有特点的语文教师还应博览群书,做一个灵魂的狩猎者。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思想在不断地丰富,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梦想;社会担当;职业自觉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面清明纯净的镜子,是一粒掉落在土地上的麦子,是一支在旷野里飞行的箭,是一棵等待春天发芽的树——每一个少年都是一个世界。”①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受益终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教师有特色,才有光彩;有特色,才有魅力;有特色,才有价值。 一、以梦为马,做一个教育事业的追梦人 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能称其为基础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王栋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 话:“我多次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读书,不认真对待写作,不重视语文学习,言辞激烈。他们所反映的,也许是事实。只是教师能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作些反思呢?有些教师,讲课时经常关照学生 ‘这个一定要记住,会考到的’,有的则苦着脸告诉学生‘这次我们班‘统测’掉到年级第八名了’,和学生谈话,动辄拿高考中考吓唬学生……这样的‘教学境界’,能让学生爱上你任教的学科么?有位学生回忆,他的语文教师公开对学生说‘我来教书不过是为混口饭吃’,致使每节语文课他都无法忘掉老师曾经的猥琐庸俗。——这类教师的‘反思’,能有什么价值呢?教师没有职业理想,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明白教育的意义,所谓‘专业成长’也许只能是自欺欺人。”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梦想来自社会担当。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理想缺失,道德滑坡。我们在感慨生活的同时,总要反省一下,我们为这个社会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自己是否有理想?我们的信念是否坚定?作为一个小小的知识分子,我们的道德良知是不是只是停留在一时的闪念之中?我还记得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的这样一段话:“一日我在回教室的途中听到两位老师在大谈‘社会重建’问题,他们脸上笼着严肃之色,手挥着文件夹,像要排除一切不屑与干扰似的。他们虽不是诗人,却能‘以奴仆命风月,与花鸟共忧乐’,能于庸见洪流中守住自己的风月花鸟,不会愚蠢地用一两个简单的网络用语去附和。他们的创见或真诚的见解可能只是涓涓细流,却可以充盈生活,不致让人在一汪死水里越游越空虚。” 梦想来自职业自觉。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打好精神的底子”。从理论上来说,教育的要旨在于立人。第一个系统探讨教育立人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来达到“立人”以至“立国”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把传道放在首位?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到底能得到什么?能得到多少?开学第一课,我送给学生宋代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以国家为己任”的种子。在当下似乎一切都要讲“实惠”的教育体制下,考取大学,考取名牌大学,高职、高薪、高物质水平的生活成了学生的追求,可是我总固执地相信: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 二、博览群书,做一个灵魂的狩猎者 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实在困难,但语文教学恰恰需要的是“杂家”。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罗曼·罗兰说:“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要求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任何人都要过一种精神生活,都有必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那就必须读书。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学会跟大师对话,学生才能对话;教师要有成为大师的胸襟,学生才有成为大师的气魄。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曾经有学生在随笔中诉苦,说很想读我推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但是铺天盖地的作业、家长的阻挠让他根本没时间读那样的大部头小说,于是他质疑读这样的书到底对考试有没有用。后来我送给他这样一段话:不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不读诗,不读小说,不看戏剧,会有什么样的危害?也许不一定影响语文高考,但是在未来的生活中,由于缺乏想象力,我们或许将成为没有创造力的一代,多读读小说,会让我们发现自己活在人世间,活在自然中,活在历史当中;在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自己可以想象的、创造的世界,我们的思维可以纵横驰骋,而不是困在一个到处都插着路标的小小天地中。当今社会上许多平庸的、缺乏创造力的人,不管他身居何等位置,他所谓的激情只能是嘶喊,他的工作只能是一种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单的复制,即使他靠听话、流汗、运气得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的生活绝对不会有诗意。如何让学生在功利的应试制度下,读一点好书,“诗意地生活在文学的世界里”,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一次学生演讲林徽因的故事,看到学生对这个话题的热情,我顺势介绍了林徽因的作品,并和学生一起欣赏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当要求给课本中一幅反战的图片加标题时,有学生拟出《在同一片蓝天下》,我对这个题目给予了肯定,并引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因为看见了安静、肃穆、庄严、无尽高远的天空时,受伤的安德烈改变了他一生的想法。他的心灵和那个高高的、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浮云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相比,他觉得拿破仑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从此安德烈开始思考生命,远离战争。借由学生拟出的标题,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德国作家谢林说:“当我的心不再颤抖了,我就拒绝拿起笔来创作。”走向讲台前,每位教师是否都该问一问:我的心还在颤抖吗?而没有了对梦想的坚守、对求知的渴望,心又怎么会颤抖呢? 尤其喜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将最美好的东西留在一个个清洁的灵魂之中。 注释:①林清玄.白雪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8:7. ②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65.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中语文组) 编辑 薛直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28add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