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旗谱_作为红色经典叙事的成功_问题与缺陷前言

时间:2023-05-03 20: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_红旗谱_作为红色经典叙事的成功_问题与缺陷前言

.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_红旗谱_作为红色经典叙事的成功_问题与缺陷前言.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红旗谱》:

作为红色经典叙事的成功、问题与缺陷 前言张清华

自梁斌的《红旗谱》问世以来,一直享受着革命历史小说红色经典代表作的称誉,在各种文学史叙述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即便是在近年来出版文学史中,也仍有特殊的经典地位。对此,也许我们应该给予认真的深究和思考。《红旗谱》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作为一部具有中国传统色调与气息的革命小说,它的历史以及文学地位应该予以怎样的认定?再度提出这些问题,我以为是有意义的,不仅是对于这部作品本身,对于整个革命意识形态规导下文学的理解和评价而言,也具有普遍的启示。在我看,首先要承认的一点,是中国传统叙事的某些元素支持了《红旗谱》的文学性,比如类似绿林传奇与英雄叙事、家族恩怨与仇杀故事、秀才淑女或才子佳人等等老套路与旧模式的元素。是它们作为集体无意识结构在小说中的存在,使得小说产生了基本的叙事动力与文学魅力。而奇怪的是,这些老模式却是我们过去长期在追求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名义下经常予以批判的糟粕

可是如果刨除了这些东西,所谓中国137C H A N G C H E N G/2010/5作风与中国气派又剩下了什么呢?试想,《红旗谱》中如果没有作者对于朱老忠的传奇英雄式的描写,如果没有设置那些我们在传统小说中耳熟能详的家族恩仇故事,如果没有春兰与运涛、严萍和江涛之间的淑女英雄、才子佳人的近乎俗套的爱情故事,小说还剩下什么呢?便只有一个概念化的中共党史的政治化模型了,小说也就几乎变成了一篇空洞干瘪的革命历史教科书了。

1 / 3






由此,我们还是要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屡屡给予批判的中国旧文学传统挽救了革命文学文学性,不止《红旗谱》,还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三家巷》„„,甚至还有那些能够有限地脱出意识形态笼罩的作家如孙犁、周立波、赵树理,他们作品中的文学的获得,不是因为他们的主题比别人更高,而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包含或潜藏了更多民间隐形结构以及属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传统隐形结构。甚至这种情况还可以上溯到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那些曾推动了新文学激烈变革的先驱并没有意识到,还是中国传统中的某些因素挽救了许多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比如,是《红楼梦》式的中国传统的家族叙事结构挽救了巴金的《家》,否则它那粗糙的语言与反封建的主题很难支撑起它的经典地位。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文学所特有的规律和现象:

越是号称革命文学,越是容易落入旧套路的窠臼,比如从张资平到蒋光慈,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一度畅销,都是因为在革命的外衣下装裹了一个传统的老套子。不过奇怪的是,他们所遭受的诟病,却不是因为对革命的概念化理解和商业化描摹,倒是统统归罪给了才子佳人这样的老套路。

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刨除了这些旧货色,他们的文学也便剩不下什么东西了。其次,在《红旗谱》中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需要指出:

第一,朱老忠这一主要人物形象在描写的过程中具有前后分裂的倾向。在遇到党”———县委书记贾湘农之前,他的形象属性是完成性的人物,用法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的话说即是扁形人物。中国传统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大都属于此类,出场时是什么样的性格,到末尾时仍然是什么样的性格,如孙悟空、猪八戒,如鲁智深、林冲,如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传统小说中的人物无一不是传奇性的和完成性的。

朱老忠出现时也是这样,他苦大仇深、经多见广、坚定执着、深谋远虑,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农民英雄,闯荡关东数十年的经历又给他打上了一层传奇的烙印,小说至此对朱老忠的描写可以说是成功的,也据此构造了一个比较有传统色彩的传奇叙事模型。但随后一旦认识了党,接受了党的教育,他就陡然变成了一个成长型的人物,他的性格因此被严重矮化了。这样,作家对他的描写也便找不到感觉和分寸,此后小说被拔高的革命境界也就使叙事陷入了美学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58491a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2.html